<
>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经济篇

公务员2011-09-15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经济篇(2)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整个过程。财政支出具体表现为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和监督使用的过程,它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去向和用途。从我国财政支出的用途范围看,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政府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购买支出通常用于投资外部性较强、私人资本不愿涉及的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和自然垄断色彩较强的生产领域,如投资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部门的发展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的良性循环创造更好的环境。政府对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投资大多集中在私人资本投资不足的衰退时期,当需求过旺要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时,由于政府日常开支缩减力度有限,大多以缩减政府对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购买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即政府增加或减少单位资金的购买支出,其带动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有意义需求的增加或减少是成倍数的。这个倍数即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用于支付社会保障津贴、社会救济、政府债务利息等的支出。通过调整政府转移支付可以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的。政府转移支付同样具有乘数作用,但它的乘数作用要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三)财政收支的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财政收支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赤字;三是收支相等。在编制年度预算(计划)时,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是,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及年终的决算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可能出现的只是两种情况:或是结余,或是赤字。在出现结余的情况下,有一个结余数量大小的区别。如果结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人们自然就会把略有结余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

  第三节  货币与银行

  一、货币与信用

  (一)货币概述

  货币的定义很多,经济学通常将货币定义为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的一种金融支付手段。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在商品经济中,资源配置是通过货币实现的,因为货币对应着一定的资源。掌握货币,就掌握了一定量的资源。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流动性最强的资源。

  (二)货币的分类

  从狭义的角度讲,货币供给数量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现金,包括纸币和辅币;二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之所以包括在货币范畴内,是因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在经济活动中被广泛地充当交换媒介。所以现金和活期存款也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1)。

  除了狭义的货币外,还有广义的货币。广义货币指在狭义货币M1的基础上,再增加或分为三个层次。其中,M2是指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是指M2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债券;M4是指M3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

  货币分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名义货币量就是无论货币购买力如何,仅计算其票面的货币量;而实际货币量,就是指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把名义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三)信用

  所谓信用,就是用契约关系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其实质是证明资金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这种书面票证就叫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作为一种契约,对其出让者来说是金融负债,对购买者来说是金融资产。

  信用一般都具有期限性、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以及赢利性等特性。

  信用工具的种类很多,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债券、股票等。

    第四章  国际经济

  第一节  开放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是各国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各国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过程。

  从内涵(或质的规定性)上看,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其基础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充分发展,其决定力量是市场机制,其核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其内容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还包括流通、金融、科技和文化领域,其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其推动力量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其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其动机是各成员体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一体化行为,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体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利益。

  第二节  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原理和国际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指国家与地区之间货物或服务的相互交换活动,它包括进口和出口。

  1.国际贸易三大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主要有三个: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斯密认为,如果各国都只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它从别的国家去换取自己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对各国都有利。这种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是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各国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相对优势,那么奉着“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各国仍然会都获利。

  要素禀赋论是对李嘉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由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该理论认为,在进行商品的生产时,需要多种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会影响到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成本,只要各国都密集地生产自己具有丰裕要素的产品,减少或停止生产稀缺要素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就会获利。

  2.国际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方式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协定贸易、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

  协定贸易是根据缔约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进行的贸易,可分为双边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和民间团体签署的贸易协定。

  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是指按照一定的规章和交易条件,在特定地点进行交易的贸易方式,主要有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招标与投标、国际博览会等。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的买卖,通常采用有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方式。

  无固定组织形式的贸易是指不按照固定的规章和交易条件,在非特定的地点进行交易的较为灵活的贸易方式,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商品购销方式,如单边出口和单边进口;另一类是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复合的购销方式,主要包括代理、包销、定销、寄售、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等。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中各种不同的需要。

  第三节  国际金融

  一、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的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贸易的系统记录”。

  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有四部分,即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错误和遗漏、储备资产的增减。其中,最基本的项目是经常项目。

  (1)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指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单方面转移的外汇收支。商品贸易的外汇收支是经常项目中的主要项目,它反映一国进出口贸易的收支状况,其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生产要素服务方面的贸易,如运输、保险、旅游观光、专利、版税、投资收益、驻外机构的费用等。

  无偿转移收支是指单方面的、不需偿还的外汇收支,有私人转移收支和政府转移收支。私人转移收支包括侨民的汇款、赠与、捐助等,政府转移收支是指政府间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捐赠等。

  (2)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分为私人资本项目和政府资本项目,两者均又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3)错误和遗漏。由于统计数据来源和计算技术等方面的多种因素,在统计计算中会出现误差,因此,列出“误差和遗漏”项作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

  (4)储备资产的增减。这是平衡收支差额的项目。例如,在资本项目的顺差小于经常项目的逆差时减少储备资产来平衡,反之,则增加储备资产。

  2.国际收支平衡调整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力求达到的目标,但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对国际收支的失衡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平衡,是一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

  调节国际收支可采用多种措施,比较常见的有:

  ①实施本国货币贬值,以达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最终难以达到国际收支长期稳定的目的。

  ②用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建立外汇平准基金,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调节汇率波动趋势,求得在短期内稳定国际收支。

  ③在发生贸易逆差时,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以改善贸易差额,如出口补贴、进口配额、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许可证制度及外汇管制等。但是,这类措施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原则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实施,否则将受到外国的抵制。

  鉴于上述方法有或多或少的不足,所以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紧缩性的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收支和国际收支进行宏观调控。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