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人文篇

公务员2011-09-15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人文篇(2)

 
第三章 文学常识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一、儒家思想
(一)地位的确立
东周时期,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著书立说,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和道家。

儒家
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
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
道家
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以儒家路线为基础,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的新儒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标准。
(二)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子。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孔子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第四节 文学体裁
 
一、诗歌
(一)诗歌概述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最早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一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二)诗歌特点
主要有四大特点: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表现手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歌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历代以来不断地创造发展,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四)诗歌的演变历程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
 
第五节 外国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寓言:《伊索寓言》。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
二、中世纪文学
◇ 但丁,意大利人,著名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三、文艺复兴
◇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 拉伯雷,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巨人”,其《巨人传》是法国长篇小说的开端。
◇ 塞万提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诃德》。
◇ 薄迦丘,代表作《十日谈》,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四、17世纪文学
◇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代表作品有《伪君子》、《贵人迷》和《吝啬鬼》,《吝啬鬼》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典型阿巴公。
◇ 弥尔顿,英国诗人,是文艺复兴运动和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的桥梁,代表作《失乐园》。
 
 
 
 
第十一篇 地理篇
 
第一章 大气和风
 
第一节 大气构造与全球性季风
 
一、大气及其构造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
(一)各层构造及特点
对流层——大气层的最低层,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
特点: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左右。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千米~55千米。
特点:平流层的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水蒸气和尘埃很少,透明度高,飞机便在这一层飞行。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
中间层——平流层顶到85千米。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暖层——中间层顶到500千米。
特点: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散逸层——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第二节 台风与飓风
 
二、台风产生的条件
在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使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产生必须具备的特有条件:
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第三节 洋流及其影响
 
洋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对气候的影响
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降低温度和湿度。
对气温的影响:洋流使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传输,特别是暖流的贡献。暖流经过的大陆沿海气温高,寒流经过的大陆沿海气温低。
对降水和雾的影响:暖流上空有热量和水汽向上输送,使得气层结构不稳定、空气湿度增大而易产生降水。而寒流产生逆温,气层结构稳定,水汽不易向上输送,蒸发又弱,下层相对湿度有时虽然很大,但只能成雾,不能成雨。陆风在白天流到寒流表面形成平流雾(即为海陆风雾);在寒暖流交汇处,风自暖流表面吹至寒流表面形成平流雾(即为海雾)。
三、对生物圈的影响
洋流的重要性:
1.将多个不同洋域的热能传送至不同洋区(热能上的平衡);
2.将多个不同洋域的养分送往不同的洋区;
3.将多个不同洋域含氧量不同的海水送往不同洋区。
因此,洋流在地球的生物圈和物理环境上起了重要而积极的平衡和带动作用,对生物的存活有积极帮助。
 
第四节 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
 
一、温室效应
(一)概念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具有温室一样的保温作用。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贴近地面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把热量传递给高一层大气。这样一层一层地向上传递,从而使地面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散失到宇宙空间去的热量很少。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的温度比地面还低,所以大气辐射也是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方向刚好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了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逆辐射更强。所以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二)影响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5.全球气温变暖;6.威胁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存。
(三)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紧密相连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太平洋赤道附近自东向西的赤道暖流势力增强,造成了太平洋东侧海水异常偏冷,太平洋东岸海水异常偏热,从而严重影响了太平洋自东向西的季风,增强了厄尔尼诺现象。
(四)应对措施
1.禁用氟氯碳化物;2.保护森林;3.开发利用新能源;4.节能减排;5.开发替代能源。
(五)哥本哈根会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由于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第五节 臭氧空洞与气象灾害
 
一、臭氧与臭氧层
(一)臭氧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的产生及作用
臭氧是经过光化学作用自然地产生于地球的平流层或地表上。受到雷击闪电时的高能量电荷或太阳光中的短波紫外线冲击时会产生臭氧,在海滨、森林地带会有较多臭氧存在。
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漂白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它存在于水中时,可与多数的有机物急速而强力地发生化学反应,除去水中化合物,或讨人厌恶的味道、臭气、颜色等,并发挥强力的杀菌效果。
夏季,由于工业和汽车废气的影响,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地表臭氧会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蚀和损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对农作物或森林有害。
经典真题
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其主要原因是(    )。(单选)
A。雷雨过后,空气湿度增加
B。雷雨过程中气温快速下降
C。雷雨过程中雷电导致空气中的臭氧分子增加
D。雷雨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随雨水降落到地面
【答案】C。
(二)臭氧层的位置及作用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千米~50千米的大气中,称为臭氧层。
经典真题
臭氧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缺少了这把“保护伞”,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产生、延续都将是不可能的。以下有关大气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之苦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应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