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公考申论热点面对面第三章:专题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公务员2011-11-16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年公考申论热点面对面第三章:专题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保障房建设为例

  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十二五"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正在大剂量注入到市场与保障严重失衡的中国住房市场,期冀释解深陷房地产倚重症的中国经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住房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政府主导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甚至通过短期内使保障性住房供应量超过商品住房供应量,是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的现实要求,也是履行各级政府基本职责的必要举措。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为缓解住房结构性短缺,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的阶段。相比较,只是中国在短短几年内要完成的任务量史无前例。实现这一目标,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托底",实现从目前保障性住房占城镇住房不及7%,到"十二五"末提高到20%的目标,我国也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目前,保障房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首先,从制度层面,虽然中央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从资金、土地到分配作出了顶层规划,但在执行层面还需要地方切实地端正态度。一些地方有钱修高速公路,说到保障房,资金就百般困难;有地建高尔夫球场,轮到保障房,土地就万分紧张。其次,保障性住房是国民收入向民生倾斜的一次再分配。但从现实来看,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单位集资建房"借尸还魂"现象,打着"保障房"之名,行福利化分房之实,如果不能有效割断旧有的利益分配链条,如此数量的保障性住房将带来更大的社会分配不公。其三,保障性住房建成之后,还面临管理、维护等长期任务。这部分职能以及资金的运转采取何种方式,应提前规划,避免保障房陷入公房沉疴。

  良好的住房保障,不但可以熨平现实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波动,还可以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社会的和谐。不少发达国家在保障住房方面的实践表明,基于良善的制度设计,住房保障不但不会成为政府的财政包袱,相反还可能创造经济增长的大机遇。

  (二)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8点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这一论断,可以从以下角度认识、理解、掌握。

  1.权益问题是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原因。权益是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是行为主体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和享用外界对象以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殊社会关系。追求权益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权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这一切,归根结底在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切实尊重、充分实现和有效维护,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

  2.维护群众权益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决定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性和内在一致性。因此,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将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执政兴国的根本要求,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首要选择、把群众权益作为优先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事事、处处、时时为群众着想,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富民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广泛的普通民众。

  3.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是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依法维护群众权益,要求建立法治政府。在现代社会,法的根本职能在于维护保障合法权利、限制规范权力运行。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政府的基本使命。而政府要真正履行好这一使命,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建设法治政府。比如,就拆迁这一焦点问题为例。今年1月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等征地拆迁制度规定,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坚决制止违法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做到依法、文明、和谐拆迁。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立即在全国开展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强化监管,严肃问责,坚决制止违法强拆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案例:孟连新气象

  一年多前,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据人民日报记者报道,今日孟连,社会稳定、干群和谐、欣欣向荣。孟连县的具体做法包括:

  1.划民情责任区、做人民勤务员

  去年11月以来,孟连把全县所有乡(镇)、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划分为三级民情责任区。全县领导干部将自己的印有村干部姓名、职务和电话的"民情联系卡"发放给对应责任区内的所有群众。"这张小卡片交到群众手里,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服务,意味着要实实在在地做人民的勤务员。"县委书记吴朝武说。县里要求乡镇领导每人每年深入责任区不少于60个工作日,走访群众不少于100户。困难户、老党员和老干部、学生家长等必须走访。村里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举行重要活动,基层要求解决重要疑难问题时,挂钩干部必须到场。挂钩干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逐级上报县乡民情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确保群众反映的难事件件有回音。为减轻基层和群众负担,孟连县要求下乡服务的干部职工自己管伙食。"这样的干部,村民们哪能不欢迎?"村民说,"以前,乡里的干部见得都少。现在,县里的好多干部我都熟。"

  2.扶持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

  县长刀锋说,"为民服务,不是光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更要通过扶持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农民等,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县里要求每名挂钩干部都要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为结对帮扶群众提供一条可行的致富信息。针对胶农最为关心的橡胶产权问题,县里广泛听取胶农、公司等方面的意见,按土地、资金、劳力投入等测算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比例,胶农支付一定费用后就可获得胶树的全部产权。胶农的年收入因产权明晰而增加一倍以上。孟连橡胶产业进入新一轮蓬勃发展期。

  孟连启动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程,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分批完成对全县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轮训。目前,已围绕橡胶、茶叶、咖啡、甘蔗等种植和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300多期2.7万多人次,另有600多名学员完成摩托车修理技术、收银等专业技能培训后,步入工作岗位。

  3.消弭对立情绪、增强凝聚力量

  勐马镇勐啊村村民岩依南波是"孟连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一年多来,县乡干部没为难过我,还帮忙盖起猪舍,扶持我养猪。"岩依南波说,春节前,第一拨48头猪已经卖掉,算上卖橡胶所得,去年总收入在7万元左右。说到高兴处,岩依南波端出新酿的白酒,硬要让挂钩干部喝上一口。"刚开始,群众的对立情绪很重,干部吃闭门羹是常事。只要干部能克服畏难心理,多为群众跑腿,多和群众交心,多替群众考虑,矛盾总能化解。"勐马镇党委副书记玉芬说。

  春节前夕,数百名拉祜族同胞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给当地党委、政府的干部职工和周边的民族兄弟们拜年。贺安村支书扎体说:"这一年,村里通了公路,实施了水电改造和安居工程,茶叶、甘蔗等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打心底里感谢党委、政府对拉祜族群众的关心。"干群关系近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凝聚力自然就提高了。芒海村党支部书记喃胆说,近一年来,仅芒海村就发展预备党员7人,还有14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09年,孟连信访总量比2008年下降45%,而生产总值则增长了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2%。

  六、重要论述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2.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3.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周永康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另搞一套。要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借鉴国外有益成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周永康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创造了不少社会管理新经验。比如,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进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畴;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努力把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在征地拆迁中充分保护群众利益,努力实现征地拆迁一片、安定和谐一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整合基层资源和力量,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学习推广好这些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长效机制、制度规范。

  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