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贵阳市2017年公开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综合知识》真题答案解析

教师2017-07-24Gzu521.net信息来源

A-A+

贵阳市2017年公开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综合知识》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选 A
【解析】考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容。全面发展教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选 C
【解析】考查时事政治。
3、选 A
【解析】考查时事政治及历史常识。十四年抗战即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战败。
4、选 B
【解析】考查普通心理学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 即是注意维持在某件事物上的持久性。
5、选 D
【解析】考查学生受教育权的内涵。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学生有正常接受教育、考试、评奖学金、参加教育活动的权利。
6、选 C
【解析】考查教学设计的学生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即分析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和教师期望学生达到水平的差距,其中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即起点能力水平。
7、选 B
【解析】考查性恶论的内涵。性恶论即认为人出生就是恶的,先天本恶。
8、选 A
【解析】考查新课改的学习方式改革。新课程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9、选 A
【解析】考查文化常识。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史记》,编年体通史为《左传》。
10、选 B
【解析】考查文化常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出自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庐山为江西省九江的著名旅游景点。
11、选 D
【解析】考查时事政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12、选 D
【解析】考查法律法规。禁止招收 16 周岁以下的童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
13、选 A
【解析】考查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
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14、选 C
【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15、选 A
【解析】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根据图乙,左右两边消除一个方框,可得 2 月亮=2 心形+1方框,将图甲的与两心形等同的右边图形代入得,2 月亮=2 方框+1 月亮,消除 1 月亮,即 1 月亮等于 2 方框,代入图甲得,2 心形等于 3 方框,将其代入图丙,即得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6、选 ABD
【解析】考查教师职业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一般智能、语言表达能力、教书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育人能力(沟通学生与领导学生)、科研能力等,其中 C 项自我控制能力为教师的心理素养。
17、选 ABD
【解析】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
18、选 AD
【解析】考查时事政治。“五大发展理念”为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
19、选 ABC
【解析】考查研究方法。伽利略提出科学研究的要素为,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实验检验,紧接着要对实验结论进行修正推广。
20、选 BCD
【解析】考查文化常识。A 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学者,BCD 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重大影
响的人物。
21、选 ABCD
【解析】考查学生的本质属性。ABCD 都是学生的本质属性。
22、选 ABC
【解析】考查终身学习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获得终身学习
关键能力。“终身学习关键能力”包括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23、选 ABD
【解析】考查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三、判断题
24、√
【解析】考查时事政治。
25、×
【解析】考查时事政治。我国到 2020 年基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26、×
【解析】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主
义之后。
27、√
【解析】考查课程的分类。
28、×
【解析】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29、√
【解析】考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理解性题目。

四、填空题
30、个别指导为主 班主任
31、课堂 教风
32、儿童 学
33、丝绸之路经济带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4、甲骨文 象形
35、关爱学生 终身学习
36、知识和能力 健康发展
37、右 不能

五、辨析题
38、正确
【参考答案】该教师的做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回答之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9、错误
【参考答案】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和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体能教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六、简答题
40、【参考答案】
首先,从政府角度,一方面要加大生态环保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的行为决不手软,全力捍卫城市生态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治理好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生活垃圾,建设更多的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处理场。
其次,从社会角度,需要全社会都参与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媒体、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水污染,督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城市生态文明中来。
最后,从个人角度,“绿色+生活”倡导环境保护从个人做起;“绿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41、【参考答案】
①明确指向性
②适度开放性
③具有启发性
④一定趣味性
42、【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即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3、【参考答案】
发生以下紧急情况时,学校都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学生擅自离校、旷课、缺席考试、有自杀意图、中毒、伤亡事故、突发疾病等。
44、【参考答案】
①经常自我反思与反省
②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多种兴趣爱好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④合理调节自己的期望
⑤生活作息安排合理

七、案例分析题
45、【参考答案】
案例中的教师运用的是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运用该方法时有下列要求:
①问题要有吸引力。选择那些比较重要的、有讨论价值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案例中的老师在布置完讨论任务后,就转身写自己的板书,没有做到全面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对于讨论遇到障碍的小组,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他们能够继续进行,而对于那些偏离讨论主题的小组,则应该及时加以提醒。
③做好讨论小结。对学生的讨论小结是基于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前提,而案例中的老师在学生讨论时没有及时关注与倾听学生的讨论过程。
46、【参考答案】
本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入手。
(1)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中的老师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的迟到情况的预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案例中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可能出现的迟到现象,没有采取严厉惩罚规则,而是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能,迟到的不良行为是可以减少,学生是可以发展成为更好的人。
③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作为教师,要尊重与关爱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老师,对于其中一名学生认为自己可能出现 5 次迟到情况,没有批评惩罚,反而看到起发展的潜力,鼓励该学生,做到了关爱学生。
(2)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的德育遵循了疏导性原则和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①疏导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以正面教育为主。案例中的老师,先和学生阐明迟到行为的坏处,再通过举手表决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尊徐了疏导性原则。
②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原则。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其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学生。案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迟到行为,有一定的要求又采取了这种尊重学生的方式来改善其迟到行为。
(3)本题还可以从师德规范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及教师教育的创造性等角度作答。

八、论述题
47、【参考答案】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2)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3)(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有效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适当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8、【参考答案】
(1)教师威信是教师表现出优秀的心理品质及其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教师威信体现着对学生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教师威信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思想威信、学识威信、品德威信、情感威信。
(2)从以下方面建立教师威信:
①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意识和心理结构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②保持与学生良好的交往和沟通是教师威信形成的有效条件。
③加强教师的仪表、言语、表情、举止、生活作风和习惯的整饰。
④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教师获得威信的重要捷径。
⑤严格要求自己和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教师威信形成的精神动力。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教师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教师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教师历年真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