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块精讲:概括问题的基本技巧

公务员2010-10-2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块精讲:概括问题的基本技巧

 第二回 概括问题的基本技巧

  第一节阅读前要有问题意识

  读材料,不是读小说,不是消遣性阅读,要有目的地去读材料,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申论考试的一种专业意识。运动员有专业和业余之分,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他们在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方面当然有区别,但是根本的区别还在于意识,一种提前预知比赛状况的意识,一种提前判断下一步该如何操作的意识。以羽毛球为例,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拍打下去之后,他能准确判断对方回球的位置,主动知道该往哪一个点跑。而业余运动员只能是打出一拍之后就在那儿傻乎乎地等,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就是专业运动员的专业意识。申论考试也需要这种意识,要提前追问问题,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阅读。

  为什么有很多同学在阅读申论材料的时候非常迟钝,发现不了材料中隐含的特殊信息或者重要信息?原因就在于这种问题意识没有跟上。所以大家在阅读材料之前,要把材料当成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要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要有抽象的问题意识

  申论的根本的内在逻辑是表现、原因、对策。因此,在参加申论考试时,你就必须考虑材料当中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对策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材料的时候你会发现事半功倍,你会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读材料的时候材料的轮廓就慢慢地映现出来了,它的本质就逐渐地被把握了,这是第一个方面,这是抽象的,这是普遍的和统一的,任何一套材料都应该做的。

  最主要的抽象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明确特定事实是什么,更具体地说就是在阅读分析材料的时候,必须问自己五个问题:一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表现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问题的对策是什么;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例如,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申论考的是国民文明素质问题,在阅读时,你必须集中从材料中追寻我国在国民文明素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去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形象地说,这几个问题,就如同几个文件夹放在你的案头,当你在阅读材料时,发现哪一个问题,就应该及时把那一个问题挑出来放到相应的文件夹里,等读完材料,再回过头来,把文件夹中的东西一整理,材料的脉络就出来了。

  二、要有具体的问题意识

  具体的问题就是指题目的设问,即题干。大家一定要注意,先不要急着去读材料,先看后面的设问再来读材料。大家在阅读材料之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题干可以提供很重要的信息。题干看完了再去读材料,你会发现目标性会更强,会更直接地抓住问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题干中会暗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定信息,例如特定事实。题干往往会把材料的主线告诉你,如果你能把握得住,第一题概括题的得分就会很高。

  例如,北京市2005年申论试题第二题的题干是:“假定你是北京市政府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领导参考。”从这里面,你就能判断出来,材料考查的特定事实就是青少年网瘾问题。有了对特定事实清晰的认识,对材料的概括就容易多了。

  再例如,北京市2009年上半年申论试题第四题的题干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其中,特定事实也是很明确的,就是国民文明素质。

  总之,问题意识是进行申论材料阅读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佳路径。

 

  第二节 按照“三遍四步法”进行阅读

  要想读懂材料,吃透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不能靠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也不能靠面面俱到和斤斤计较,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抓住材料中提到的关键信息点和材料中的逻辑关系。那么怎样安排阅读,才能达到这些目的呢?这里介绍的就是阅读概括材料的绝杀招数:三遍四步法。这个工作做得好,申论考试就成功了一半;这个工作做不好,申论考试注定要失败。在以往的公务员考试中,许多考生只是草草地阅读一遍材料,便仓促地下笔作答,结果是无法抓住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而使提出的对策失去了针对性,有时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因为忽视材料而造成失误。

  所谓三遍四步法,就是合理分配时间,一般用30-40分钟将材料阅读三遍,完成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总结段落大意、分门别类、概括主要内容这四个步骤。

  阅读第一遍--精读全部材料,为段落标号,勾画出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出材料关键的信息点。

  阅读第二遍--略读材料。在初次阅读的基础上,把找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粗存精,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阅读第三遍--略读材料。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部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最后,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当然,这个概括也往往就是申论考试第一道题目的直接答案。

  要克服三种错误的阅读习惯

  读材料一定要坚持正确的阅读习惯,坚决反对错误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杜绝扫描式阅读。很多人在读材料的时候,像扫描仪一样,用笔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指着往下读。读完所有材料以后,发现每个字都认识,但整体什么意思却没有感觉。这就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扫描式阅读属于无效阅读。

  其次要杜绝翻译式阅读。当前,很多人已经认知到了材料的重要性,下决心要把材料读懂。怎么才算读懂了呢?就是要把材料中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翻译出来,如同做英语的阅读理解。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一定要注意,阅读申论材料的主要目的是抓主要信息和主要观点,而不是抓细节,更不是要在不同的表达中找出其细微的差别。因此,读材料时提纲挈领就够了。

  最后要杜绝碎读式阅读。这是和上面的错误习惯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有的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往往随性而为,阅读材料不认真,觉得主题太熟悉就不认真看材料,以致忽视整段整部分的材料,从而遗漏掉大量的信息,这是致命的。2009年的国考就是个例子。2009年的国考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很多报考副省级单位的考生由于没有认真地阅读材料,片面地认为总书记考察安徽与河南只是考察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问题。而忽略了总书记考察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即考察工业的事实,从而在写作时只是一味地强调农业,结果是由于没有满足“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要求而偏题,导致低分。

  第一步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是这一步最重要的任务。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如何判断材料的关键信息之所在呢?这里有几个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首尾句原则

  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因此60%左右的材料都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同样适用,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二)关联词原则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该连词后面的内容;再比如,因果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