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立足材料看申论

公务员2012-11-1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立足材料看申论

  申论材料来源十分广泛,以2012年国考为例,副省级申论试题以“道德”为主题,一共设置了九则给定资料,六千七百余字。材料来源较广,从新闻报道、社会热点、时政评论到专家、学者、官员的观点,再到真人案例、国家大政方针等题材丰富,资料多样。

  地市级申论试题以“灾难与安全”为主题,一共设置了五则给定资料,六千七百余字,资料数量少于副省级,但是文字阅读量与副省级相当。资料中的所举实例以反面材料为主,资料来源于网络、记者报道、调查报告、报刊、学术文章等。

  由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建议考生在申论备考时,务必重视这样几类信息:

  1、 政策理论

  公务员考试离不开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理论、工作部署、措施要求、时事政治等方面的考察。作为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的公务人员,必须对我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战略有所了解。实践表明,如果对国家政策理论掌握地越好,对于申论命题的解读就会越到位,对于申论题目的作答就会越准确,对于申论科目的应试就会越顺利。

  例如,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胡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海洋经济都作出了相应部署。如果考生对于这个背景资料比较了解,就会对2010年国考试题为何以“海洋的保护与开发”为主题不感突兀,就会对题目中写《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做到心中有数。

  不惟如此,以2012年最新国考为例,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等场合也在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的选拔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在2011年11月公考大纲出台之际,国家公务员局就明确指出公务员考试要重视“德”的考察。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国考副省级申论试题就以“道德”为主题进行了考试。如果考生对当下社会的一些有关道德的热点,诸如“金缕玉衣”、“最美妈妈”、“孙氏兄弟”等故事比较了解,就可以直接缩短阅读时间,进入题目作答和修改的阶段,不但会减轻阅读负担,更会提高作答的正确率与规范性。

  可见,考生必须在试前做好政策理论方面的搜集、学习、内化、运用的备考工作。

  考生可以通过纸媒、网媒、视媒等渠道获取国家政策理论方面的相关信息。为了更快得提升申论能力与水平,建议考生多方法运用相关知识:

  第一:背诵。对于国家重大战略思想与政策,进行背诵。诸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节约型社会”等,要对它们的概念、内容、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了熟于心。

  第二:重点掌握。对于我党、国家、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领导人讲话、“十二五规划纲要”等进行认真梳理。尤其是主席、总理等重要领导人的经典讲话争取做到可以复述。

  第三:注意事件原因分析及措施应对。当重大事件、热点话题发生之后,除去事件本身,更需要对事件的由来、根源进行跟踪分析,对相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策、部署等多加留意。

  第四:注意相关评论。针对一个事件,政府、专家、学者、民众等各方的反映如何,有哪些评论文章观点突出,评价到位,论证深入,这些都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搜集,认真思考。

  “厚积而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关注政策理论、焦点热点就能够为我们的申论考试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2、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能够迅速、及时、有效地将政府、社会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与热点话题进行系统深入地报道。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视角独到,很容易成为公考材料的来源和出处。

  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第一个给定资料,引到“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过程。记者发现,雇用工小张的工作就是用煮、晾、泡等工艺制作百叶、茄参、毛肚等水发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起增重作用的工业碱,起漂白、防腐作用的双氧水和起中和碱作用的盐酸。平时厂房里就小张一个人负责加工,产品有专人运往市场。据小张讲,利用工业碱、双氧水等食品添加剂,制作水发产品,在这个行业不是少数。另外,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运作。”很明显,这则材料来源于新闻报道。因此建议考生在日常练习时,多注意收听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节目,了解社会动态,熟悉新闻热点,这对于了解申论主题,把握申论材料大有裨益。

  3、 学术著作

  学者的评论与建议一直是申论材料的重要来源,例如2011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试卷最后一则给定资料,即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观点的学者观点进行了组合和呈现;2011年国考副省级申论试卷最后一则给定资料,选取了一位学者著作中的一段话,引出考生对于农村文化“失根”的思考;2012年国考地市级则运用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使得最后一道大作文题目具有了显著的人文性和哲思性。

  观点有不同,学术有争鸣,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申论的难度。例如2008年国考怒江水电开发中,对待是否要进行怒江水电站的建设,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考生不能够把握国家政策,了解学术争鸣背后的实质,就很难对G所长的观点发表正确的看法,也更难把握大作文的主题和思路。

  对待这类材料,建议考生储备一定的常识,站稳立场,综合分析,辩证看待。

  除去以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政策类、新闻类、学术类资料,申论考试的材料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需要指出的是,还有部分比较新颖的、低频率出现的资料。例如:

  ⑴.2005年上海的申论试卷,是关于行政许可法的材料。其中,只有陈述性语言,没有案例、数据等资料。这对于考生而言,稍显晦涩、难懂。这种材料组成,在以后的考试中,已经没有出现,但是,考生应将这一年的申论试题作为练习阅读材料,强化自己应对知识性、理论性材料的提炼和理解能力。

  ⑵.2010年吉林省(甲)卷,材料中出现了饼图、柱形图。这在申论考试材料中实属罕见。但这一点,对于整体申论材料组成而言,只是形式上的出新,并无实际意义。不过,也预示着申论试题的创新,不仅仅在题目设置、材料内容,在材料形式上,也有出新的可能。

  ⑶.2004年广东省试题,材料2:“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实录《教材里的秘密——看透传销》”,“画外音”的出现,非常新颖,区别于支持人、受访人的对话形式。

  ⑷.2006年广西省公务员试题,材料由大量的处罚案例排列组成。这种组合方式也很少见。考生应该善于抓住形式相同材料之间的区别,从而做到分门别类。

  上述材料组成的新颖,只是在形式上,区别于主流的材料组成,在做练习时,要适当的练习一下不同形式的材料,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避免造成思维定式,影响分析能力。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