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精讲:片段阅读

公务员2010-10-27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精讲:片段阅读

 第二章 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这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这种题型从2003年被引入以来,题量和分值比例逐年递增,考查能力和考查形式逐渐稳定并趋于成熟。虽然从题型角度讲,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难度并不大,但是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题型隐含考查的知识点相当丰富,类型也比较复杂,出题时容易设置思维陷阱误导考生错选和浪费时间。因此从考试的效度上它能够测查出应试者相应的水平与能力,比较适合出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并成为主流题型。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片段阅读这种题型,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复习。考生首先要明确片段阅读的题型分类、考查要点和出题思路,然后通过“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的方式熟练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定时定量地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自己对片段阅读的做题感觉,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

  随着近些年命题思路的转变和创新,片段阅读题在对传统题型的考查基础之上,又增加了对于传统题型变型考点的考查比例。对于这种变型题型,考生应当给予关注。这一方面体现了考试难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命题水平的提升。对于各位考生而言,若想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就不仅仅需简单地阅读作答,而且还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和推理,从而明确每道题目的考点所在,进行针对性的信息寻找,从而对于这种命题思路的变化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第一节   主旨概括题

  题 型 综 述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主旨概括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心主旨。纵观前几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可以发现主旨概括题的考查比例相当大,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07年最为明显,考查比例高达60%,其他年份基本上都在50%左右。由此可见主旨概括题已经成为片段阅读中的主流题型,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重点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主旨概括题的比例在15%左右,相对考查题目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命题思路的转变,使得变型的题目考查比例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对于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也体现在其他对应性题目上。因此在2010年的试卷构成中我们只看到了3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不过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不要因为一年考查题量的减少而忽视这种题型,因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命题思路中有一种回旋上升的考查趋势。换言之,很可能2011年主旨概括题又将加大考查比例,恢复到之前的重要位置,这也符合这种题型近几年的考查态势。因此各位考生一定要对主旨概括题有足够的重视。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主旨概括题型题量分析

  主旨概括题

  年份题量比例2005年10道40%2006年12道40%2007年12道60%2008年11道55%2009年10道50%2010年3道15%

  辨 别 标 志

  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重在”、“概括”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对这段文字复述最准确的一项是”等。

  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

  ★突破模块一: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

  对于主旨概括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在于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重点核心的语句,即能够承载文段主要内容的语句,我们称之为主题句。然后在备选项中选出与主题句意思最大程度上匹配的一项,就是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了。

  公务员考试的性质是选拔性考试,因此在试卷的命题思路中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或者面试,都会集中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一种命题原则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主旨概括题的正确答案通常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一个核心的观点。这一命题思路的揭示也是各位考生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志所在,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思维上的考查,一种思维上的飞跃。下面我们针对主题句出现的位置和标志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寻找到文段的主题句。

  从文段的微观角度讲,关联词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句与句之间关系承接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段主题句的标志所在。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关联词进行标注,从而快速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针对主旨概括题,我们选取了一系列经典的历年真题进行讲解,专门通过寻找文段关联词语的方式来辨别文段的主题句,其思路就是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

  考 点 拓 展

  一、转折后的主题句

  主题句经常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如“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词。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讲求策略的,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方式是委婉的、隐晦的。因此说话人若要表达不同的观点,通常不会全盘否定,而是先暂时简单、模糊地肯定,然后再通过转折词引出语句的重点,即不同的观点所在,通过转折这一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恰好符合这种语用策略。因此考生需要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迅速寻找到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进而找到主题句,只有明确了文段重点才有可能准确作答。

  转折复句在表达上是分层次的。其中“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词是弱转折,语义程度较轻;“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等词是强转折,语义程度较重。若文段中同时出现了强弱转折,考生要注意辨别,通常文段的语句重点会放在强转折之后,弱转折的铺垫是为了引出之后的强转折。这一点也是对于转折考点的一种能力拓展,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熟练灵活地掌握。

  真 题 点 击

  【例1】 (2005年国考)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但目前我们推行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

  这段文字表明()。

  A. 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

  B. 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C. 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

  D. 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首先审题确定该题目的提问方式,“这段文字表明”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寻找到主题句,由“但”引出文段的主题句,即强调西方政治文明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然后再观察选项,选择同义替换的一项即D项的表述,强调“影响”。

  【纠错】 有些考生可能会选择B项,既谈到了中方也谈到了西方,因此应该是中西之间的差异。然而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转折后出现主题句”这一原则,从而明确文段的核心观点,避免误选失分。

  顾老师点拨

  根据例1的出题要点,可以将其题面变换位置进行考查,答案将会发生改变,但考点依然相同。

  我们虽然不难看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但我们更能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

  这段文字表明()

  A.  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

  B. 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C. 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

  D. 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虽然题面语句位置进行了变化,但是出题的考点依然没变,只要把握转折性的关联词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文段意在强调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渊源”,A项恰好与其在最大程度上匹配吻合,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

  【例2】 (2009年国考)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 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 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 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答案】 D

  【解析】 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通过两个设问引出了表达的主题,即文段转折词“但”之后的语句“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知作者对于德波顿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手法是持肯定赞赏的态度的。而D项“宝贵的精神享受”一句恰恰与文段作者的态度相符,故正确的答案应该是D项。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