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辨析并修改病句指导

教师2010-12-09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辨析并修改病句指导

    在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知识的考试中,“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必考内容。病句一般分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大类型。如何把六大类型的病句用简便方法进行辨析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句子的基本成分都包括哪些。
    1.句子的基本成分
    远定语+近定语+主语+远状语+近状语+谓语+补语+远定语+近定语+宾语
    注意:这是用来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病的图式,现实中的句子不一定完全遵从这种图式,自有它特定的灵活性。
    2.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要清楚。
    句子主干主谓宾,枝叶部分定状补。
    定语用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还有助词的地得,帮助区分定状补。
    了解了句子的基本成分,下边我们结合具体实例来介绍一下具体方法:
    一、看句子是否合事理,前后是否一致
    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表达上不合事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这样的句子也是病句。
    例1.我忙得要命,不仅没法上你家里,而且连写信的功夫都没有,现在只好写封短信把这件事告诉你吧。
    例2.考试能否取得优良的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例3.上次语文测验,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基本超过80分。
    例1中忙得“连写信的功夫都没有”与“现在”“写封短信”矛盾,可把“没有”改成“很少”。例2前面的“能否”包含正反两面意义,我们只能说“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而不能说平时成绩的不好也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例3中的“平均成绩”只有一个分数,不存在“基本超过”的问题,可把“基本”删去。
    二、看语序是否合理
    语序是指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汉语的种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来说,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如果语序不当,会使句子表达不合事理或产生歧义。语序不当主要有: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份顺序不当等。例如:
    例1.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例2.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例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例1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例2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例3中,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三、看句子形式是不是单一
    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有时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例1.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例2.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例3.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例4.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这四个例句均存在句式杂糅的毛病。例1的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例2的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例3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例4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教师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教师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教师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