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选拔科技类模拟试题及答案

公选遴选2006-08-0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开选拔科技类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l.下列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论述,正确的是()。
  A.在当今应用高科技的时代,各国应逐渐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B.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上,应用研究要大于基础研究
  C.我国将增加基础研究的经费投人,并鼓励科学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D.应用研究没有商业目的,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
2.关于科学与技术,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
  A.科学是发明,技术是发现
  B.科学是综合利用知识的研究,技术是创造知识的研究
  C.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D.科学提供物化的现实,技术提供物化的可能
3.()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决定作用。
  A.社会制度B.社会生产
  C.生产关系D.生产力
4.“科技兴国”这一伟大战略是由()提出的。
  A.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B.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C.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开幕式上D.朱容基在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
5.电子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
  A.软件B.外部设备
  C.硬件D.TH
6.科学来源于()。
  A.理论B.实践
  C.经验,D.思维
7.技术的实用性是由()
  A.技术本身决定的B.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  
C.技术发展的环境和目标决定的D.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8.“高技术”概念最先出现于()。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9.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科技以人为本
  C.大力发展高新科技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0.我国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因为()。
    A.人力资源开发不够  B.科技创新成果少
    C.科技成果转化慢   D.科技体制不合理
11.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年前。
    A.两百万  B.1亿
    C.10亿   D.45亿
12.宇宙起源于距今()前的大爆炸。
    A.10多亿年、B、100多亿年
    C.互亿多年  D.1000万年
13.信息技术以()为基础。
    A.电波技术B.电子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D.激光技术

[1] [2] [3] [4] [5] [下一页]


14.()对元素周期律的确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法国的拉瓦锡B.美国的爱迪生
    C.英国的达尔文D.俄国的门捷列夫
15.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A波兰的哥白尼B.英国的牛顿
    C.法国的拉瓦锡D.俄国的门捷列夫
16.光年是()单位。
    A.时间B.长度
    C.光学D.面积
17.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
    A.热传递定律B.分子运动论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牛顿力学第一定律
18.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发生在()年。
      A.1957 B.1959
      C.1964 D.1967
19.探测器用于()。
  A.加速粒子B.产生粒子
  C.观测粒子D.接收粒子
  E.使粒子发生碰撞
20.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
  A.99%    B.99、9%
  C.99.8% D.99.98%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场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十九世纪三大科学发现是()
  A. 电磁理论 
  B. 细胞学说
  C.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E.元素周期律
2.太阳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A. 太阳
  B. 小行星
  C. 恒量
  D. 九大行星及卫星
  E.慧星及行星际物质
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九大行星
  A. 地球
  B. 流星
  C. 彗星
  D. 天王星
  E.海王星
4.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E.细胞液
5.信息技术包括()。
  A.通信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光电子技术
  E.光导技术
6.计算机的硬件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1] [2] [3] [4] [5] [下一页]

 
  A.CPU  B、存贮器
  C.输入和输出装置  D、主机
  E.操作系统
7.生物技术包括()。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抗生素工程
  E.发酵工程
8.新材料包括()。
  A.高分子材料  B、先进复合材料
  C.电子和光电子材料  D、超导材料
  E.新型陶瓷材料
9.新能源技术包括()。
  A.核能技术 B、太阳能技术
  C.地热能技术  D、海洋能技术
  E.洁净煤技术
10.核酸分为( )
   A.DNA  B.RNA
   C.BNA D.TNA
11.技术创新具有()。
  A.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B.创新的不确定性
  C.创新的确定性D.创新的系统性
  E.创新的市场性
12.关于知识产权制度,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A.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了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
  B.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C.知识产权制度确立了知识经济的运行规则
  D.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
  E.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水平,是保护我国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
13.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B.科技发展综合化,促进经济发展
    C.以促进创新为核心,建立相应的机制
    D.以市场为导向,重塑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主体
    E.适时进行配套改革,为科技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14.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
    A.大力培养创新人才B.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D.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E.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优势
15.下列哪些领域属于高技术领域?()
    A.生物技术B.国防技术
    C.信息技术D.航天技术
    E.海洋技术
16.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技术分()三个层次。
    A.国家B、企业
    C.部分D.地方
17.技术发展的两种主要形式是()。
    A.突变形式B.渐进形式
    C.跃进形式D.间断形式
18.企业创新的知识源是()。
    A.大学B.工厂
    C.科研机构D.企业自身
19.知识产权是保护()成果的基本法制。

[1] [2] [3] [4] [5] [下一页]

 
  A.科学B.文化
  C.劳动D.技术
20.我国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分三个层次,它们是()。
  A.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工作B.企业科技创新工作
  C.高技术研究和发展高技术产业D.基础性研究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X’。每题2分,共20分)                                                                                                    

1 .科学是一种生产知识的活动。
2.自然科学内容有阶级性。
3.技术只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民地
4.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得力助手。
6.科技发展的主要形式是渐进式发展。
7.开发研究不同于技术开发。
8.基础性研究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的规律。
9.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技术目的、技术手段和矛盾。
10.“863’计划是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计划。
四、名词解释(每题 5分.共 10分)
    1.国家创新体系
    2.信息高速公路
五、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1.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六、论述题(20分)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七、案例分析(20分)
    某地农村富有棉秸秆资源。原先都被当作柴火或肥料,甚至派不上用场而白白浪费掉。农业大学的教授知道后,带着自己的“中密度纤维板”项目来到该地人造板厂洽谈“联姻”事宜。由于试验存在一定风险,厂里不敢接收。但是毕业于理工大学的该市市长深知科技的力量,也了解这项科研可行性,于是经过反复做工作促成了这个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当年这家小厂就实现利税330万元。其后的几年,经过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试分析:
    (1)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与发展的关系;(10分)
(2)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及影响转化的因素。(10分) 
  公开选拔科技类笔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B 7.C 8.C 9.D 10.D 11.D 12.B 13.C 14.D 15.C 16.B 17.C 18.A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DE 3.ADE 4.ACD 5.ABCDE 6.ABC 7.ABCE 8.ABCDE 9.ABCDE 10.AB 11.ABDE 12.ABCDE 13.ACDE 14.ABCDE 15.ACDE 16.ACD 17.BC 18.AC 19.ABD 20.ACD 
三、 判断题
1.√2.X 3.X 4.√ 5.√ 6.X 7.X 8.√ 9.√ 10.X
四、名词解释
    1.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2.其含义为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网络。其实质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并融合的产物。是信息时代信息流通的主干线。

[1] [2] [3] [4] [5] [下一页]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①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利用网络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③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减少产业发展对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依赖
    ③提高环保业的知识水平,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
    ④开发人力资源,发展知识经济
2.答案要点:    
现代科学的发展明显地出现了这样的趋势:①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学科的门类越来越多;②学科相互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涌现了大量所谓边缘学科,这些边缘学科往往成为最活跃的生长点;③出现了许多综合性的学科,所综合的范围越来越大,即所谓科学整体化的趋向。④产生了一些横断学科,它们的应用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知识领域,即所谓科学的横向整体化;⑤科学的数学化。
六、论述因
    我国科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体制不合理。因此,我们需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现存科技体制进行大力改革。
    我国现存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这种科技体制在过去几十年里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条件的改变,这种体制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从8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技体制进行改革。198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已有的科技体制、科技拨款制度、国家重点项目管理,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改革。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相关制度、机制远不完善,一些关系尚未理顺,因此,原有的科技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许多弊端依然存在,而且在新的形势下,表现更加突出。
    第一,科研单位与市场隔绝。长期以来,我国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是作为政府事业单位的科研院所。这些科研单位一般根据国家计划开展项目研究,其人员工资收入和科研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而无需面对市场的需要,不能感受来自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科研成果上报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而不是通过市场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科研单位不能享受其科研成果可能带来的回报,因而,缺乏积极创新的动力。这种科研主体与市场隔绝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适用性。
    第二,科研单位与企业脱节。科研单位与应用科研成果的企业之间缺乏直接联系,也缺乏成熟、规范的中介组织机构。科研单位对企业的科技需求不了解,因而一些科研成果不合需要;而另一些合乎需要的科研成果,则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和联系不被企业所了解,因而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应用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第三,科技创新和投资主体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它们对市场的技术需求最了解,也能直接享受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是科技创新和投资的主体。在发达国家,开展研究与开发的人员和经费中,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科技创新的主体一直是政府建立的科研机构。在科技投入方面,政府占主导地位,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一般占 60%左右。由于科技创新和投资主体的错位,导致我国科技创新缺乏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比率低、推广成本高等问题。
第四,科技投资机制不健全。高科技创新往往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且风险很高。因而需要建立适当的机制来降低风险,保证回报,才能吸引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但是,在我国,政府用以支持科技创新的投入量有限;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责、权、利等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因而企业的投入能力和投入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来源于其他方面的科研投入则更少,造成我国总体科技投入不足。除了由政府直接投资的重大项目外,其他许多科研项目难以筹集所需资金。 
第五,科研成果的保护不力。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一些科研成果很容易复制、模仿。因此,保护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受侵害,对于保持科研创新动力十分重要。我国虽然已制定了知识产权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产权意识、法律意识较弱,以及部门、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知识产权法的实施并不是十分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我国现存科技体制的上述诸种弊端,其根本症结在于长期以来政府职能不清,没有摆正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企业,都直接隶属于政府。政府不是通过适当的政策手段从宏观上调控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行为,而是直接干预科研项目的设立、投资、审批、应用,对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产品采取统分统配。这样做的结果,科研单位无需面对市场,企业缺乏科技创新和投资的动力与能力,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推广成本高。在政企不分、企业责权利关系不清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研机构,由于不是直接面向市场,不可能长久保持其适应市场需要的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同时,政府没有能够履行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能,没有建立和有效地实施相应的制度法规,也影响了我国科技体制的完善。
七、案例分析
    (1)这个例子显示出了科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该地的成功发展就是抓住了科技文化教育这条主线,使科学技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是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主要体现。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需要相关政策、服务体系的配合、协同运作。

[1] [2] [3] [4] [5]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