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申论》基础理论辅导讲座(十八)

公务员2006-09-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07年《申论》基础理论辅导讲座(十八)(2)


  实践表明,凡是成功的标题,基本上要做到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 
  1?贴切 
  标题贴切有多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题文一致,即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对态度倾向的表述应与评论的内容或思想相符。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题为《韩国看不上爱国者》,乍看题目,读者很容易理解为韩国对爱国者不屑一顾,那么韩国今后还会有人愿意爱国吗?细读评论才会发现:文章议论的是韩国不愿在领土上部署美国"爱国者"导弹,导致韩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产生严重对立。由于文章的标题在"爱国者"三个字上没有加引号,导致题文不符,使读者产生了误解。 
  贴切的第二层含义,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标题制作遣词用字时,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词藻。某报曾刊登一篇评论《法人岂能是法盲》,意思是企业的领导应首先学法、懂法,不可成为法盲。但由于对"法人"和"法人代表"这两个法律术语的混淆,造成了标题的失当。其实,"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非具体的个人。 
  贴切的第三层含义,是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解或误解。曾经有一篇专栏小言论,题为《"一错千金"》,说的是某地几家报刊为提高质量、减少差错,决定在编校质量竞查日这一天欢迎读者帮助找错,发现一处,即罚责任者1000元以奖励读者,文章认为此法可取,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但仅看标题,难免产生歧义:是出错得奖?还是出错受罚?因"一错千金"是从"一诺千金"变化而来,本意为"价值千金"。"一错"如此值钱,标题是鼓励差错还是惩戒差错,让人有些捉摸不定。 
  2?具体 
  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选题重大的作文,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某报在植树节那天发表了一篇评论《以科学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仅看标题,很难把它与植树造林直接挂钩。《陕西日报》为此而发的社论,题为《你栽的树活了吗》(1983年3月8日),把论题集中于"重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显得相当具体。而《健康报》为此而发的评论,题目是《"栽植"健康》(1992年3月3日),集中议论植树造林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不仅生动贴切,也与该报的主旨相吻合。与第一题相比,后两题不仅拟题方式各有特色,而且都注意将标题具体化,使评论的针对性在标题中体现出来,比第一题的泛泛而论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3?鲜明 
  标题应当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题目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4?精炼 
  要做到精炼这一点,一是要结构简单,多用单行题;二是要文字简约,要言不烦。 
  在近现代时事评论作品中,不乏标题精当的佳作,如王韬的《变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李大钊的《"中日亲善"》、张季鸾的《蒋介石之人生观》、邹韬奋的《肉麻的模仿》、鲁迅的《战士和苍蝇》、毛泽东的《"友谊",还是侵略?》等。这些文章的标题以简短的句式、简洁的文字廓清了论题的范围,表现了中心论点,其中一些还不乏幽默、犀利,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5?生动 
  标题形象生动非常重要。生动的标题能够"先声夺人",赋予文章以新意和活力,既能抓住受众,又让人过目难忘。使标题生动的方法有多种: 
  (1)变换标题句式。通过把陈述句变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等,使评论标题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2)活用成语、谚语、俗语。把成语、谚语、俗语等引入标题,直接引用或变化引用,既可以使标题言简意赅,还可以使标题别有新意。一是直接引用,即把成语、谚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借助于受众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认识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问题;二是变化引用,即在引用成语、谚语、俗语时,对文字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使词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内涵。 
  (3)巧用修辞手法。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照、连珠等等,这些手法都可以用于评论标题的制作。 
  
  三、立论 
  立论是指在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立论的原则是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从而提炼出对事实的独特的观点和见解。立论和选题是议论部分写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选题是立论的基础,立论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如果说选题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论正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成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论断和结论,它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申论》应试中,审题是写作的前提,立论是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的难点。审题和立论是写作中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 
  1?立论的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申论作文,就其立论而言,理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和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无病呻吟,隔靴搔痒,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起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