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专家谈申论要求的30种变化(上)

公务员2006-10-3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专家谈申论要求的30种变化(上)(2)

  考查考生对主题词的归结,是考查考生从宏观到微观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考试方式。由于很多在校应届大学毕业生都没学过公文写作或应用写作,所以归结主题词这种方式是有利于照顾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的。公务员考试要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对于那些到基层去、到边远地方去、到西部去工作过的考生是会从考试题的设置上予以照顾的。这种题一般的在校生似懂非懂的,结果经常是一败涂地。而对于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多数人都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很容易就在这题上超过一般考生。这种试题倾向性是与政策公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考生予以适当照顾,从而起到宏观调控大学生就业去向的作用。

  2、问题。模式为“概括主要问题”。

      “概括主要问题”的变化主要有

  (1)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指出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这种题是考测考生对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等不一致的地方。检测考生“依法治国”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它在考试给定材料中找不到凭据,只能找到事实。这样,考试就由考场内的检测延伸到考场外,特别在是每年下半年招考公务员时,倾向于多招考“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考生时,这种题型对于在校应届毕业生来说难度就相当大。所以,考生平时要注意多看报纸新闻、电视新闻。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深化,对考生的检测将更加趋向于全方位、深度化。

  (2)指出下列做法中哪些与给定材料中的提法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这种题型比较简单,只是一个提法对照过程。中央、国家机关2006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二题就是这种题型:“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内。”这种事实上就是《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定义判断的一个变化题型。这是个人主观观点寻找权威理论支持的题型。

  (3)以给定材料的提法为准,以下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这种试题是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可能是很多是熟视无睹的、似是而非的提法拿来检测考生。这些提法看起来都是正确的,因为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操作的,很难找出其错谬之处。它要求考生认真理解给定材料中相关领导讲话精神,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两相对照。是一个客观事实寻求主观支持的题型。

  3、观点。模式为“概括主要观点”。

      对观点的概括,主要把握住通过所有材料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偏好。对主要观点的概括可能出现的主要题型有

  (1)请你概括给定材料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全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倾向,在记叙文中称中心思想,它的基本模式是(略)

  (2)请你概括材料中某领导讲话中的中心论点。

  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中心论点,也称主旨、中心意思。中心论点是通过所有材料所表达的主要观点。中心思想是一个判断句,以肯定陈述为主。

  4、性质。模式为“简述事物特征”。

  简述事物特征是对考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如果考生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它将陷入对于细节的拘泥中,无法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比如“概括我国当前艾滋病的表现特征”。要求考生说出几个最基本的、与其他事物特别是其他疾病发展的不同特征来。这种题看似比较烦难,实则依然不变,仍然适用我们前边讲过的“总述句+分述句”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5、状态。模式为“描述事物现状”。

      对事物的现状的描述要抓住事物的当前特性。比如数量、质量、分布、结构、特点、影响等。它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用语言对其进行加工,然后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在答题时,考生要侧重于对事物现状的描述,但也不好完全拘泥于现状。要对过去和未来都要有简要的描述,但字数在篇幅中只占极小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轻重倒置。

  6、联系。模式为“整理资料顺序”。

  这是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机械排序的一个变化。但相比机械推理复杂,因为给定材料往往是比较繁复的,考生先要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然后进行排序。它可能并不复杂,但应当比较费时。以前申论考试时间往往显得比较宽裕,但现在申论考试的难度正在增加,时间上便逐渐显得紧迫了。它对考生在短时间内理清事物发展思路的要求更高了。当然,这些资料的顺序相对来说是一环扣一环的,其形式或内容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需要的是考生有快速反应能力。

  7、原因。模式为“分析现象原因”。

  原因是事物出现结果的根源。在申论考试中,当前现状的的出现,必然是某些车素作用的结果。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现象的出现有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分析时,考生要按照“总括句+分述句”的模式,将事物的原因由主到次、由重到轻、由近到远、由先到后地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