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史版申论考前辅导—资源、环境专题

公务员2006-11-17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党史版申论考前辅导—资源、环境专题(2)

二、 怎样理解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贸易站楼兰,极尽繁华。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却于公元500年左右消失在漫漫黄沙中。不少研究者将吞噬楼兰文明的祸首归结为环境的急剧恶化。楼兰的悲剧警示我们:环境是无情的,只有与环境和睦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文明才能不断延续。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党紧密结合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天地人和,物我为一。”人,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整个自然界的环境,人就不可能生存、繁衍。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人的自我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的普及,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贯彻执行,为环境的友好、自然的和谐作出更多的努力。

三、如何谱好资源、环境、发展的协奏曲?

2006年4月中旬,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的环保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进一步落实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措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望“十一五”,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将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紧迫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那么,如何谱好资源、环境、发展的协奏曲呢?

一是要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调整和改造不利于环保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加强环境伦理、环境文化宣传,培育环境友好的理念。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养成做起,厉行节约,保护环境,努力形成人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责出力的良好风尚。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