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史版申论考前辅导—资源、环境专题

公务员2006-11-17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党史版申论考前辅导—资源、环境专题(3)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无论是研制、引进节能技术,还是治理环境污染,都需要投人,早投人事半功倍,晚投入花费翻倍。要加大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的投入;把环境保护投人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保证环保投人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三是要有制度作保障。制度是管根本的、管长远的,能够使资源、环境、发展保持协调前进。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保工作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还应当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制度、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

四是要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近年来,资源环境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较为普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因此,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逐步完善“中央监察地方、地方监管单位、单位法人负责”的监管体制。要提高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的监测能力和水平,严厉查处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和案件,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科学技术。要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四、循环经济之路怎么走?

在一般人的眼里,垃圾只是生产生活废料,不但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费钱,还容易污染环境。可是换一种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使用得当,非但不会污染环境,还会成为其他行业的能源资源,产生经济效益。

这种对垃圾的循环使用,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理念。由于循环经济具有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的双重作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我国的循环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在一些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循环经济毕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十一五”规划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要求。

当前,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从工作上说,要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倾向。把推行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要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立法进程,研究起草循环经济法,并抓紧制定相关专项法规。国家发改委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规划指导,组织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同,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早在100多年前,思格斯就警告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行报复。”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