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二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三)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二节-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三)

十九、扩大内需方针

  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以国内需求为主促进经济发展,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效遏制通货紧缩趋势,迅速消除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就是得益于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质上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不仅意味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坚持扩大总需求的宏观取向,还要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不断改进投资效益的同时,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形成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当然,扩大国内需求也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努力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十、完善宏观调控

  1.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搞好宏观调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各种调控手段的配合,形成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中央的职责,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这是搞好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保持全国市场统一的需要。但不能由此认为地方各级政府没有宏观调控的责任,中央制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都要依靠各级政府去努力贯彻执行。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地区性的法规、政策和规划,通过地方税收和预算,调节本地区的经济活动,运用地方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了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把宏观调控寓于日常的宏观管理之中,建立经常性的形势分析制度,强化事前调控,尽量把经济运行可能发生的波动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此,要加强决策支持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检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要讲究调控艺术,把握调控力度,努力实现平缓过渡,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2.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要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不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对企业、市场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把主要精力转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加强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在更大程度__L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

  (2)加强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强化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正确判断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把经济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使国民经济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二十一、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1.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彻底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对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的投资项目,政府仅对少数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是否关系经济安全、影响资源环境、涉及整体布局等公共性问题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城市规划、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可手续和进出口减免税确认手续。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扩大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权,基本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可先编制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规划内属政府核准项目目录内的项目,不再报政府核准,由企业集团向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依法办理有关许可或确认手续。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领域社会资本均可进人。进一步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支持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组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2.完善政府投资体制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和项目法人约束机制,完善咨询评估论证制度,实行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制度,逐步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环节,规范项日建设标准,严格概算审核,完善中介服务管理,改进实施方式,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保持国家对全社会投资的直接调控力度。国家主要通过编制重要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以及必要的专项发展建设规划,适时调整投资指导目录,及时发布投资市场信息,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等,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

  二十二、完善财税体制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严征管的原则,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二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

  (1)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不再区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以实现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2)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设备投资纳人增值税抵扣范围,可以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鼓励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3)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征收范围,调整部分应税品目税率水平,对征税困难的个别重要应税消费品改革管理办法,以发挥消费税的调控作用。

  (4)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工资薪金和生产经营所得等具有较强连续性或经常性的收人列入综合所得的征收项目,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率,而对财产转让、股息所得等按比例税率实行分项征收,调整税率级距和税负水平,适当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水平,以堵塞漏洞,加大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5)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逐步合并城市房地产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建立统一的物业税,解决房、地分别征收带来的税制不规范和房地产税收制度存在的计税依据不合理问题,降低房地产的成本和售价,促进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6)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在积极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逐步用现代税收制度替代现行的农业税制,取消农业特产税,逐年下调农业税及附加负担,进一步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从制度上保证减轻农民负担。

  (7)改革和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形成中央、地方、企业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适当降低出口货物增值税的平均退税税率水平,将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出口退税基数部分继续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超过基数的增量部分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负担,拖欠的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贴息并逐步归还。

  (8)改革税收管理体制。科学界定税收管理权限。中央集中管理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主要地方税税种的立法权、税种开征停征权、税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等,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明确地方税主体税种,赋予省级人民政府对地方主体税种一定的管理权限,并允许经中央政府批准,通过立法程序对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税源开征新的税种。

  2.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建立我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重要定位。国家财政收人主要用于国家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领域财政不应介入,已经介人的要逐步退出,没有到位的应逐步到位。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范围和财政责任划分,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相应调整收支关系。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调节地区间、城乡间重大收入分配性质的财政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责任。对于在省级范围内但有“外溢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如跨省区的交通、通信、空港、环保等项目,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中央政府承担部分财政责任,与省级政府适当分担成本。

  (2)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民族地区,省级财政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缓解部分地区财力紧张状况,增强基层财政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分别不同情况,将预算外资金纳人预算或实行收支脱钩管理办法。编制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实施收缴分离,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制度化。

  (4)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传统的财政资金收支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所有财政资金都在该体系内运作,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

  (5)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建立分工合理、协调运作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完善采购监督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增强政府采购的调控作用。

  (6)清理和规范行政性收费,凡是能纳人预算管理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严格区分行政性收费与经营性收费,清理和整顿行政性收费项目。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批,合理控制收费规模。加快必须保留的行政性收费管理的立法,依法管理收费。

  (7)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复式预算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分类,细化预算编制,稳步推行零基预算)严格预算执行程序,加强审计监督,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

  (8)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对或有负债的有效监控。完善债务预警和监测制度。(的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二十三、深化金融改革

  1.加快金融企业改革

  (1)着力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这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按市场原则处置不良资产,加大商业银行运用自有资本和准备金核销损失类资产的力度。国家以适当方式组织充实资本金,并进行股份制改造。大力推进内部机制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创造条件在境内外上市,成为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

  (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把它逐步变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人股,为“三农”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

  (3)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规范上市。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允许民间资本严格依法创办金融企业,完善金融企业布局和所有制构成。

  (4)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