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三节-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三节-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国人民管理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在政权工作中走群众路线的最好、最有效、最重要的形式。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更好地发挥人大的作用。

  (1)更好地落实宪法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权,保证其依法履行职能。

  (2)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反映各方面意见,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3)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加强人大常委会的自身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

  2.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这一制度的根本政治前提是共产党坚持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共产党的领导不是由共产党包办民主党派的事务,而是实行政治领导,共产党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意见和权益,支持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独立地开展各项活动。

  由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要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少匕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发挥海外侨胞在推进祖国改革开放与实现和平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4.扩大基层民主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白治机制。搞好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村务公开。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发展社区民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搞好社区服务。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坚持以宪法为依据,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立法工作实践,力求从全局上、发展上和本质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部的规律性;坚持把立法决策与党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使立法进程同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加强经济立法;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度,积极稳妥地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解释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和检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执法制度建设,着眼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防止和克服地方、部门对违法行为的保护主义现象,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让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全面、有效地启动起来。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把行政执法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机关要把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利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司法活动在程序的安排和结果的达成方面,都应当做到公平、公允和不偏不倚。行使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人大要切实加强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整顿执法队伍,突出抓好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

  (3)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

  为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国务院发布了《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国家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全体人民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和监督,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各级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执行法律的自觉性。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要通过深人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三、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1)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决策正确。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国家机关,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决策前,要走群众路线,深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鉴别和论证;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在作出决策后,必须坚决贯彻执行,防止各行其是。

  (2)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有关制度,防止决策的随意性。主要是加强决策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保证决策机关依法决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处罚事项、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等,要实行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保证群众广泛参与决策过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对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决策责任制度,对不依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决策行为,要追究决策者的党纪、政纪、法律责任。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加快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管理经济的基本任务是:搞好宏观调控,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按照这样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并依据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以及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

  (2)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任。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责权。属于全国性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事务,如外交、国防、货币制造与发行等由中央管理,以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属于面向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事务,如城市管理、教育、文化、卫生等主要由地方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事务,要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分清主次责任。根据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责权的划分,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

  (3)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层级、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服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政府内部协调和为民服务互动性的重要工具。电子政务建设要以政务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服务为出发点,稳步实施,务求实效,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办好政府网站,接受公众查询监督,搞好政府局域网建设,推进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实现信息共享;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4)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突破口,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对承担政府交办任务、提供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实行宏观调控。对带有经营性的一般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逐步推向社会。加快机关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把各部门所属的经营性后勤服务机构推向市场,依法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