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史-第三节-当代史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世界史-第三节-当代史

一、联合国的成立及其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历史进人当代时期。在大战结束之际成立的联合国,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决议,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这次会议仍以反法西斯的“联合国家”命名,并以加入《联合国家宣言》作为被邀请国的条件,足见它同当时的战争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说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家在寻求战后集体安全体系。

  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共有50个国家(波兰因故没有参加,但事后在宪章上签了字),会议成立了一个由所有代表团团长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决定有关的主要原则和政策事项;又成立一个由14个代表团团长组成的执行委员会,给指导委员会准备各种建议。此外,还设立其他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筹议各项问题。经过各种全体会议、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各种形式的协商与激烈争论,代表们于6月25日在旧金山通过了《联合国宪章》。该宪章在中、法、英、苏、美以及其他签字国过半数交存批准书后,于1945年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一个新型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正式开始了它的活动。联合国在纽约设总部,在日内瓦和维也纳设有关机构的常驻中心。会员国在联合国所在地设有常驻代表团。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51个。截至2002年底,会员国已发展至191个。下属机构主要有6个,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宪章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托管、法律等问题,并向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建议;但不得就有关国际和平及安全问题采取行动。它实质上是一个建议性机构,大会每年举行一次。

  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中、美、俄、英、法为常任理事国。10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任期2年,交替改选,每年改选5个。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安理会的行动以“五个大国一致”原则为基础,规定5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有否决权。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努力调整自己的机构和活动,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安理会经常开会讨论制止世界各地的冲突。联合国50年来促成了170多个和平协定。自1948年在耶路撒冷设立观察团以来,先后组织了40多次维持和平行动。自80年代以来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向独立主权国家提供选举援助。1991年第四十六届大会决定设立联合国选举事务协调员,使选举援助工作获得新的突破。在裁军、非殖民化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环境方面,也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9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联合国在转折时期发挥了作用,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联合国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

  联合国是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时特定国际关系的产物。从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不是一个能解决短期国际危机的组织,而较接近一个守护世界和平的使者,着力于推行防范战争的长期工作,并推动科技、文化与其他相关的功能性合作计划。它在国际间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流意见的论坛及场所,从而促进世界和平和保障国际安全。它的最大影响,是确立某些被国际普遍菜纳的原则与行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代表着20世纪人类寻求世界和平、维持集体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贡献与未来的角色,明显不是要取代民族国家的位置,而是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促进国际合作,塑造一个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新世界秩序。

  二、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29个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老殖民主义伺机卷土重来和新殖民主义挑战面前,为共同进行反帝、反殖斗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彼此间的团结合作,发展亚非国家间的新型关系而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万隆会议于1954年3月由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五国发起,于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

  万隆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①它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l次自己发起、组织的国际会议。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亚非国家自主讨论亚非事务,增进了解与合作。它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主宰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它的圆满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信心。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②它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尊重、同情和支持,消除了彼此间的疑虑和对立,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从而极大地推进了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③它的积极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④它所确立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已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普遍准则,并在保卫世界和平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①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萌芽了独立、中立、不结盟思想,并逐步被新独立国家所赞赏和接受,这为不结盟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②新独立国家仍然受到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和尚未独立的国家都认识到:只有加强团结合作,联合斗争,才能赢得独立、巩固独立。③美苏争霸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独立、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普遍认识到:只有以不结盟政策取代集团对立,以和平共处取代冷战对抗,才能更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④新兴国家独立后,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处于无权地位,不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他们强烈要求改革少数大国主宰世界命运的极不正常、极不合理的国际关系。不结盟运动正是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平等地位、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斗争形式。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56年7月铁托与纳赛尔、尼赫鲁在布里俄尼岛会晤酝酿成立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由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塞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在第一、二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者主要反对西欧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最后结束殖民主义”。197。年9月召开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开始将斗争矛头指向美国,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进步的宣言》,第一次将经济问题列为会议主要议程。1973年9月召开的第四届首脑会议首次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并号召发展中国家从掌握本国自然资源主权人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

  (4)不结盟运动的意义和作用:①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它坚决反对集团对立和强权政治,有力地揭露、打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③为提高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争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不结盟运动倡导大小国家在国际社会一律平等的原则,各国人民享有自决权,独立和自由地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实践上,它积极维护广大中小国家的权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坚决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最主要的政治代表。④它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为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为促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一度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但最近情况有所好转。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谋求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仍然是不结盟运动的主旋律。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