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招警考试辅导之第四章进行论证能力

招警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06年招警考试辅导之第四章进行论证能力(4)

2.先提出结论再举例,我们称之为“例证法”。
这两种方法都应该是“归纳法”,因为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举例和结论的相对顺序,而根本性质都是在具体、多样的事例中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示例:看下面的材料,不但用了概括性举例,还列举了个别事例:
①“杂”之可颂之一在于它的实事求是。
②纵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纯总是相对的,杂才是绝对的。
3天地间,真正够得上纯的东西罕见,而杂的东西却比比皆是。
4纯粹之关,一点渣滓也不存在,只应天上才有;人间之关,无不带有几分杂
色。
⑤而且,过度的纯也并非好事。
⑥据报载,美国环境学家搞过一个试验,让受试者进入一个极度安静的世界,
半小时后,受试者只需吸一下鼻子,就如同听到大喝一声;一小时后,便感到极度恐惧;再往后,便逐渐失去理智。
⑦这件事足以说明,追求极度纯的东西,后果并不妙。
⑧要把世界搞得那么纯,不是上帝的梦想,而是童稚的天真,人从生到死都躺 在摇篮里,一辈子听妈妈哼着摇篮曲,抒情倒是抒情,只是太玄乎了。
⑨还是把世界看得杂点更脚踏实地,符合实际。
(节选自向尚瞰《“杂”颂》)
【分析】
试就论证方法作分析如下:①句表达了该段论点:“‘杂’实事求是”。对该论点的论证从论据类型的角度分析,②③④句为概括性举例,⑥句举出实例,均为举例论证。
二、事理论证
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这是运用演绎推理的逻辑方法来论证,也叫演绎论证法,就是从一般事理的正确演绎出个别事理的正确,简称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文章在说理论述中引用一些真实的事实材料,真实材料包括综合性新闻性事实,具有新闻性的典型事例,史实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等,或引用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结论作论据,来证明评论文章中所提出的某个论点的正确性。这就是申论写作中常用的引证法。例如:
示例:
【材料】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这一论断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来都是用一种变化和发展眼光加以考查,从批判旧的事物中开辟自己前道路,因而,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是也必须是改革家,和思想僵化、行动保守毫无共同之处。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就其本质来讲也是不断发展的,不会停滞。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也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矛盾,调整乃至破除阻碍其发展和完善的旧的关系。如果认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切都十全十美了,不要发展和前进了,这既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从根本上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也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增强生机与活力,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保证。
【分析】
这一段话引自人民日报社论(《论解放思想》,1992年7月4日)。为了论证“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这个论点的正确性,论述从列宁的一个著名观点出发,并以此作为论据,作为前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个一般原理出发,然后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就其本质来讲也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而且应该不断地克服自身矛盾、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再接着阐明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证明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观点的正确性;也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演绎推理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个别”的正确性。这就是引证法,或叫演绎论证法。
三、比喻论证
这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有的问题道理比较抽象深奥,不容易讲清楚,往往用“比方说”、“打个比喻说”,用一个恰当的生动的比喻就能把道理讲清楚了。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讲得明白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用比喻论证法往往可以化繁为简、生动具体地说明抽象的道理。因此,比喻论证法也是申论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运用比喻论证,由于形象生动,读者很容易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理解作者提出的论点。但在运用比喻论证时,确实要注意比喻的恰当。运用比喻的事物只是作为论据,作为论证的一种方法,不要用比喻本身代替整个论证过程。否则就会产生“以喻代证”的毛病。
四、比较论证
比较是认识和说明事物的有效方法。比较论证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分为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
1.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都是行之有效的说理论证方法,不过,两者要达到的目标和效能却有所不同。类比论证是将性质、特点在某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引出结论。在比较的过程中往往隐含着比喻的性质,即将甲事物比喻成另一相似的乙事物,既然对乙事物应该这样,然后推出结论“对甲事物也应该这样”。要注意的是“比喻”是从修辞方法上看的,“类比”是从论证方法上看的,两者不能混淆,也就是说,同一个事实的表述,从不同角度,分析的结果不一样。类比论证是一种启发人们进行积极思维和逻辑推理迅速做出判断的说理方法,类比论证的具体作法很多。可以是纵比,即把同一事物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情况进行比较;也可以是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的性质相反或者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对比即将同一事物、同一人物的前后或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比较,来论证作者提出的某一观点的正确性。
示例: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有一段就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 【材料J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叉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量,或落了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招警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招警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招警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