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考官谈面试印象 刻意显得僵硬和教条

公务员2007-03-29浙江在线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考官谈面试印象 刻意显得僵硬和教条(2)



  印象二:有些学历高反而创新少

  “许多研究生未必考得过本科生,这个问题,是大家在面试结束后,偶然发现的。”徐晖说,他们有一个组,前面的考生表现得就很放松,而且回答问题都能说到点子上,也非常简练。进行到后半场,这种情况就完全变了,每个人回答问题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回答到后面的题目,时间甚至不够用,只能匆匆收尾。等面试结束后,大家谈起来都感到有些奇怪,一看考生的情况,发现前面的考生学历都是本科,后面的几位大多是研究生。

  “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书读的越多,人的思维被束缚得越厉害,缺乏创新。”孙铁民一说完,两位女考官也有同感,踊跃地加入了这个话题。

  “正因为这个原因,那些越是给考生发挥空间的题目,越是发挥不理想。反而那些容易上套路的题目,大家都能像背书一样,一二三四,一个点都不丢。这两天时间下来,能让考官眼前一亮的考生不太多,似乎缺少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现。”

  徐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道题是一首《快乐思维》的诗,主要是考察你的辩证思维和联想能力。结果很多考生受平时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一开口就说到“和谐”、“环保”上面去了,说得头头是道,就是没说到关键点上。有一位考官回家用这道题问读初一的儿子,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不就是向上乐观吗?一句话就答到了点子上。

  还有一道题: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发生了三件事,一是知名媒体的记者因故没到场;二是有一些信访的人闹到了会场;三是发现新闻稿有错误。问你怎么处理?很多人都是先打电话给媒体联系,再处理信访人员,最后修改新闻稿。事实上这道题考的就是你的应变能力,正确处理的先后顺序应该是二三一。

  可能有考生会说又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怎么知道!那我要问你,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事情难道都不分轻重缓急吗?周奋进说:“其实,很多考生不是不知道,而是习惯于按套路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善于分析和运用,一涉及到时政,一套一套的,哪怕不搭边的,也要牵强附会给你往那里靠,那些反常规、反套路的题,他们就显得被动,像完全被捆住了手脚,缺少创新思维。”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面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