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治领域的热点问题第七节关于反腐败问题

公务员2007-04-0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政治领域的热点问题第七节关于反腐败问题(2)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约有50%~60%的乡镇入不敷出,全国乡镇累计负债2000多个亿,个别乡镇甚至在1999年就“吃完”了2004年的财政预算——这样一组数字无疑是令人吃惊的。其中,人员超编是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一些乡镇的财政已成了“吃饭财政”。可以想像,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应该由乡镇财政支付的一些公共投入,势必会受到影响,诸如“为农民减负”之类的改革在一些地方很可能会落空,甚至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可能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所以,乡镇行政人员超编的问题是到了该好好治理的时候了!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依靠改革。如何“消肿”,要做的工作肯定很多,但有一点有必要强调:是乡镇的人就由乡镇来消,是上级机关的就由上级机关自己消,千万别掺在一块儿搞自欺欺人的花样。同时,还要谨防在“消肿”过程中出现某些权钱交易等现象。只有多管齐下,才有可能让乡镇机关实现真正的轻装上阵。

参考资料6:
  《重庆晚报》消息,2005年2月4日,本是正常工作日,可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镇政府内却空无一人;而此时的歌舞剧院内却热火朝天,原来,政府的约100号人员一个不剩地正全体围坐在以60元/人的价格包下的舞台边兴致勃勃地看演出呢。之后,又全体赶到海鲜城,以800元/桌(不含酒水)的价格包了10桌,觥筹交错,大吃大喝。
  既是艺术鉴赏家,又是美食家,玉峰山镇政府的“公仆”们的素质多么高啊!文化消费和物质消费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玉峰山镇政府的“公仆”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可是就在同一天,记者在该镇敬老院了解到,全院17位老人,一个月的伙食费总共还不到800元,平日只有白菜下饭,10元/月的医疗费都不能按时发放……
  这种“公仆”与孤寡老人们生活状况的反差,让人糊涂——“公仆”们既然素质那样高,怎就忘记了我们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呢?“公仆”们的生活那样幸福,自己花天酒地,怎却不顾每日白菜下饭,连10元/月的医疗费都拿不到的老人呢?不是说要“执政为民”吗?不是说要“造福一方”吗?
  消息中还提到,玉峰山镇镇长强调,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注意自身形象,要廉洁自律,勤俭节约”。说得多么好啊!可这说的与做的,却是南辕北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那样强烈。这强烈的反差,就令人对某些“公仆”们的口才不得不佩服了——论“光说不练”的嘴上功夫,绝不让“天桥的把式”们!

参考资料7:
  据记者了解,河北省政法系统近年来出过很多震惊全国的问题案件,例如,警察杜书贵开枪杀人、霸州一派出所民警将刑讯致死的嫌疑人偷偷掩埋等案件。前不久网上热炒的唐山市公安局南堡开发区分局刑讯逼供案、扑朔迷离的聂树斌是否被冤杀案,使河北的某些政法机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曾经在政法系统长期工作过的车俊,4月12日在石家庄市调研时谈到,案件再难侦破、犯罪分子再凶狠,他都不怕,就怕政法队伍内部出问题,那样对党和人民没法交代。所以要大力提高政法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坚决杜绝司法腐败。

参考资料8:
  在国内,学术期刊一般依托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记者了解到,各个科研院所以及院校基本都有论文“版面费”的收取规定,很多期刊都各自公开“版面费”的收费标准。一般发本刊所属单位科研人士的“内稿”基本上不收费,而“外稿”则收费较高,按照学术期刊的档次分类,一篇四五千字的论文,多则上千元,少则二三百元。“版面费”最后归入单位的小金库,变成了“集体”经费和奖金。
  期刊收取“版面费”,在以前是“只可做不可说的事情”。可悲的是,现在这种事已经被视为公开的秘密,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参考资料9:
  9月16日,在湖南省联合执法检查小组情况通报会上,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严寅初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矿主向检查组反映,向他要钱的部门至少有28个。有时候根本顾及不了抓安全、抓生产,每天都在协调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当代商报》9月18日)
  眼下,湖南省执法检查风声正紧,想必那位向检查组反映情况的矿主不敢信口雌黄。虽说就安全生产而言,此人言语之中有推卸责任的意思,但“至少有28个政府部门向他伸手要钱”,估计确有其事。
  近几年,娄底矿难频发。“官煤勾结”一词最早出现在有关娄底矿难的深度报道中(《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24日)。然而,综观在此之前的所有报道,几乎从未出现过有关相关部门靠“煤”生财的只言片语。究竟是省市政府知情不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对此事的讳莫如深——连几度赴湘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也极少言及这方面问题。
  显然,二三十个部门向矿主要钱是很不正常的。将心比心,如果每天都有人找上门来收这个费那个费,而且还得罪不起,你说烦不烦?开矿挖煤,合法经营,到底要交纳哪些费用?按照政务公开的原则,理当予以公示,以利阳光操作。如果娄底做到了这一点,那位矿主还用得着告状吗?数十个部门伸手要钱如属正常,又怎会被列入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呢?
  可惜,相关官员对此只轻飘飘地说了几句,并未点出其中哪些部门在巧立名目,趁“煤”打劫。而当地媒体也没严辞追问,表现出意欲顺藤摸瓜、深入调查的职业敏感。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不少人认为:“官煤勾结”,白花花的银子进了私人腰包,那还了得?非查不可;而某些部门乱收费固然可恨,可人家毕竟是“政府行为”,性质不同。殊不知,某些“政府行为”早已部门化、私人化了,其危害并不亚于“官煤勾结”,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欺骗色彩更浓。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热点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