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角度精辟解析--如何在新变化中把握住申论写作

公务员2008-06-26华图公务员信息来源

A-A+

多角度精辟解析--如何在新变化中把握住申论写作(3)

答案三(285字)

C主编,您的意见我们已经收到并认真研究,现对您的意见作出如下答复:

1.怒江已规划开发,已不是原生态河流。这样,不开发怒江可以使其作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和充分发挥怒江的科研价值的理由也就不成立。

2.合理地开发与有效保护并不矛盾。只有开发怒江才能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当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坏,怒江水电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田纳西河的成功开发就是最好的例子。

3.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国情不一样,处理环保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怒江地区非常落后,亟需在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需求,因此,应该开发怒江水电。

作答思路:答复是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公务往来中的常用文书体裁。随着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人大、政协及公众、社会、舆论对政府监督的加强,这种文书形式必将越来越普遍地获得采用。

  答复的突出特点一是对应性,一般所要答复的“意见”、“建议”、“提案”、“质询”有几条意见,或要求答复几个问题,在答复中就要对应几个问题;二是实际性,答复内容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明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措施,不包含任何与要求答复的事项无关的内容;三是具体性,答复中对情况的说明必须明确具体,措施及办理效果必须明确具体,尚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事项、措施还要可行,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通常行政机关在答复的“对策措施”内容中要明确五方面事项:分管领导、承办人员、办理任务、办理责任、办理时限。答复由于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行文须委婉,语气当和缓、坚持正面作答,不能直接反驳答复对象的意见,充分显示对答复对象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体现政府对待监督的正确态度;决不能不负责、不诚恳、空话连篇、敷衍应付,更不能直言反驳对方、针锋相对、硬性顶撞、恶语相向,语气生硬都不可以。

  本题作为“答复”类公文写作的实例,首先要明确“答复”的基本要求,已如上述;其次,要注意作答的要求中有“不考虑行文格式”一项,可以撇开公文的既有格式,免掉“上有标题、前有称谓、后有署名、中有套语”等公式和套路,直接写答复的正文、主体内容,也就是说,答案的内容全部是实质性的;第三,要根据具体的作答对象、作答条件,安排好作答内容和行文次序。对象即是资料6中的C主编“不开发怒江”的意见,条件则是给定资料。对于C主编的意见,可以梳理为一个中心、三个分论点,中心是“不开发”,分论点是“保留生态江”、“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至于末尾援引西方停止大坝建设的情况作为对比,只是用于支持“不开发”的中心论点的,不必专门作为一条意见来答复。另一方面,从“不能反驳对方意见”的答复撰写要求来考虑,也不宜指出对方援引西方做法的观点不成立、与本国国情和本项目建设无关,避免与意见提出者正面冲突。从资料看,能够运用作为反驳“不开发”意见的依据,只有针对“保留生态江”的“已非原生河流”一项,即资料4。其他意见如“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都是正面意见,也应正面作答。所谓正面,就是站在改进自身工作、力求尽善尽美的角度,把对方意见作为一种有益参照进行答复。

  答案的基本内容要包括对一个中心、三个分论点一一对应的答复。一是针对“不开发怒江”,明确提出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对为什么不矛盾,怎样做到不矛盾,做出具体说明;二是针对“保留生态江”进行委婉的反驳,不直接指明对方观点为非,而是客观地陈述事实,说明实际情况,用事实来表达与对方不同的观点;三是对“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两条具体建议要有所回应,可并入环保的措施之中。最后,推荐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答复的收尾,就是对照意见检查自己、鞭策自己,表明改善自身工作的意向,做出欢迎对方继续监督批评的姿态,以保证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也深化了“在开发水电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这一答复的主题。

  提供的两例参考答案,(一)是完全客观的答复,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用一个主题句领起一段,首句即是段落的论点。其中第一段是对应“不开发怒江,作为生态河保留”的;第二段是说明开发与环保是并不矛盾的,对应“保护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等具体建议;第三段则是按照答复的常规思路,表明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态度。

  (二)则与实际中的答复一样,采用第一人称,完全站在虚拟的水电规划部门角度说明问题。也分三段,第一段是对应“不开发怒江,作为生态河保留”的意见,对“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的现状进行说明;第二段首先提出本项目规划重视环保,力求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统一的论点,然后是“怎样做到统一、怎样进行环保”的措施、做法的逐条说明;第三段是顺着答复常规思路做出的结语,以表明态度、前瞻未来作结。

四、本题仅为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业的考生作答。 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答案一(含标题992字)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居世界第一位;而实际利用率不足25%,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水平。当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开发水电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需求无可替代的选择。

  开发水电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完全可以实现国家、地方、人民及相关工程建设者、管理者、电力使用者多方面共赢的局面;但怒江州政府提出的开发方案为什么自公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争议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一定要走符合国情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发达国家之所以停止水电开发,是因为这种资源利用方式已不符合当地的情况;而怒江水能蕴藏丰富,其他可利用资源贫乏,具备“靠水吃水”的条件,当地整体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处于全国最不发达的行列,对于水电开发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开发水电理应成为促进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开发水电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这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云南漫湾水电站之所以建成后引发一系列问题,群众的生活状况未能得到改善,就在于违背了水电开发的根本目的,没有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因此,政府在做出水电开发及一切事关民生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目的,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做好水电开发工作的前提。

  再次,开发水电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要看到水电具有可再生性,但资源是有限的,一切资源都有枯竭的可能。开发水电要量力而行,也要适度而为,不能超过当地资源可承载的极限。怒江州政府的“两库十三级”方案,是对资源的一种掠夺性开发方式,必须对方案加以调整,更合理地进行规划,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为资源循环再生和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还要看到,怒江是一条原始生态保持相对完好的河流,要充分重视这笔生态财富的巨大价值,一定要将开发水电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尽最大可能保护河流生态及两岸自然遗产,避免水电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依据。

  最后,水电开发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要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妥善解决移民问题,在开发水电的同时,全面发展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开发利益和发展成果,使水电开发真正成为富民强域可持续的工程。

  作答思路一:首段开宗明义,从国家水能蕴藏丰富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客观条件,指明发展水电的必要性。以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引发争议引出正文主体,即“说开去”的引申论点,是如何把水电开发工作做好。正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确认水电开发对于怒江是可行和必要的;然后,分别从开发水电根本目的、开发工作要遵循科学规律、开发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三个角度,全面论述水电开发的正确工作思路和方式。末句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要使水电开发成为对区域人民富裕、地方富强、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工程。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