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申论考试:归纳概括名师导练(内容型)

公务员2008-08-05人事考试网信息来源

A-A+

2009申论考试:归纳概括名师导练(内容型)

第三章  归纳概括名师导练

  侧重主要内容型

  一、200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材料

  该段点出了整个材料的主题:国家助学贷款落实不力问题。  在近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八省区助学贷款不落实、走过场提出严厉批评,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张保庆谈及此事表示自己既愤怒,又忧虑,又无奈,很复杂。

  第二段、第三段带考生简单地回顾了一下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虽较之前有进步,但与理想目标相去甚远。随着大学收费制度的改革,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教育部的数字,到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为保证这些困难学生有学上,国家于2000年正式推出了助学贷款政策。但到2004年6月底,实行五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实际发放仅52亿元,全国只有约80万学生享受了贷款,这与有关部门最初的预计相去甚远。

  针对各方反映,2004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原有政策做出了调整。但据教育部统计,实行新机制的2004至2005学年里,全国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虽较之前有很大进步,但距离一年100亿元的基本理想目标仍有相当差距。

  此段虽短,但它是对下文的一个整体概括,其作用不容忽视。日前,中央电视台就助学贷款、高校收费、教育现状等问题,专访了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

  关于地方政府

  此话是对文章中的几段话(从“记者:助学贷款应该是件非常好的事,……”到“……我们当天反馈的这些省市大体是一样的”)的高度概括,即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认为地方政府困难到拿不出几千万来做助学贷款工作是“不可思议”的。■我不认为困难到拿不出几千万来助学贷款

  记者:助学贷款应该是件非常好的事,但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这项工作推进得不是那么顺利,所以您点名批评了八个地方。这一把是不是得罪了好多人?

  张保庆: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人给我打电话,说我批评得不对。

  记者:您去年亲自去的几个地方里面,有四个地方的名字被您点了,所以看起来你们说话是不是有点不管用?

  张保庆:它牵扯到许多部门,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记者:您刚才说了,牵扯到很多部门,但给人感觉是你们第一板子就打到地方政府身上,你是不是感觉他们责任重大?

  张保庆:对,既然是很复杂的工程,就必须靠政府出来统筹和领导。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地方领导和党委重视的结果。

  记者:是不是咱们也平心而论,客观地站在当地政府角度上想想,比如说其中好几个都是西部地区,如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他们可能财政上也有困难,所以没办法很好地落实这一块。

  张保庆:对新疆,对内蒙古,对宁夏,这些地方的情况我比较了解,是有点困难。但我不认为就困难到拿不出几千万来干这个事,何况对于这些地方,中央财政都有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另外我们财政部也商量好了,他们只要干起来,对他们有困难的地方,将来我们还要给予补贴的。我们要一个省一个省地看他们到底有多大困难。

  记者:好听的先讲到前面了,现在没办法了,给了些狠招。这回是拉上了财政部,财政部总体的意思就是不给钱了,我们看教育部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调减一些招生计划,不给设博士、硕士点了,然后暂停一些费用了。你觉得这些措施够狠吗?

  张保庆:这应该说是我们两家在现有职责范围内所能采取的最大措施。

  记者:你觉得这些措施会不会管用?

  张保庆:我希望在不管用的情况下能把工作搞好,但对那些不自觉的地方,我想还是管点用的。

  记者:万一在某些地方即使有了这些措施,但还是不管用的话,怎么办?

  张保庆:那我们就跟财政部组成联合调查组,我们要一个省一个省跟他们商量,到底有多大困难,如果这个省,这个地方真说出了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会帮他们解决的。

  记者:在你们督察组下去前,我们先请了几位记者下去跑了跑,我们听他们说说这些地方政府到底有什么困难。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我们的记者回访了几个省市,包括黑龙江、宁夏、甘肃、海南,我们以宁夏为例讲一下,应该是9月1日宁夏大学向自治区教育厅递交了一份汇报,就是关于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恳请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银行,加快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力度。其他的就是黑龙江,还有甘肃,还有海南,我们当天反馈的这些省市大体是一样的。

  此话是对文章中几段话(从“记者:大体一样是什么意思?……”到“……这才能说是”)的内容的概括,即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不同意银行贷款贷不下去的理由是因为学生违法造成的。■我不同意贷款贷不下去是因为学生违约造成的

  记者:大体一样是什么意思?

  张保庆:银行不干。

  刘万永:我们记者有这么一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学校和银行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规定共同担负的责任,但在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出学校一头热,银行一头冷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张保庆:我同意中青报这个判断。当前有没有风险呢?有,所以我们在政策设计上,特别是去年调整了政策后,我们充分考虑到风险,所以才有建立了风险补偿金,我们中央定的是15%,就是按照实际贷款额的15%提取风险补偿金,从我们知道的情况来看,如果提到15%作为金融界来讲就没有太大的风险了。第二,我们为减少风险,这些年来一直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我不同意这个判断,就是因为学生违约,贷款不还而造成贷款贷不下去。

  记者:我们确实采访了几个北京地区的高校校长,他们跟我们反映了一个情况,说学生还款的情况还真的不太理想。

  张保庆:不理想与不太理想是两个方面,不理想可能存在,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三个理由,第一,因为我们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真正开始是2000年,最多是今年开始还款,按当时的还款期限到2008年才能看出这个还款的情况。去年调整政策是十年一个周期,以后要再过十年才能下这个判断。

  现在有没有点问题呢?有。比方说现在确实有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按原来的政策设计是从毕业后那天起就开始还款,这个现在看来做不到,我认为,他们认为还款不理想的恰恰是这部分同学,而这部分同学是在新政策调整里边是允许他们找到工作才开始还款的。这个现象校长的判断也不准确,不管哪个学校的校长,说明这个校长挺官僚的,他没有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是个很不严肃的说法,真正的说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到2008年看,如果2008年或2010年这个周期完了后,出现了大面积违约,那时我们可以判断,这才能说是。

  此句是对文章中几段话(从“记者:如果那时得出这么一个判断的话,银行不就惨了?……”到“……思考一下我刚才讲的有没有道理”)内容的概括。但这个主题句没有点明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让“银行思考”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一、银行不应担心造成的坏账,因为由国家政策风险补偿金担保;

  二、相信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是守信用的团体;

  三、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虽有一定矛盾,只要经过双方努力是可以调和的。■希望银行好好思考一下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记者:如果那时得出这么一个判断的话,银行不就惨了?

  张保庆:银行也不惨,国家政策风险补偿金不是补着吗。退一万步讲,这个原因造成的坏账,国家还有大政策,可以注销,有什么?

  记者:您这样说下来,我如果是个大学生,我认为,不还款也没有关系。

  张保庆:我是讲这个道理,但我不希望学生不去守约。我就不相信,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将来是我们国家最不守信的一个团体。

  记者:咱们再回到银行,现在既然体现出这么大的矛盾,那我们也替银行考虑一下,其中好多都是商业银行,他们有权决定是不是贷款,但现在你们好像一定要他们贷款。

  张保庆:我说也不是所有的银行,因为把人家银行都带进来也不对,据我所知现在大部分银行态度还是好的,比如中国银行,搞得很漂亮。我说的是少数银行,咱们先划清这个界限,不是全部的银行。第二,银行提的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现在既然是商业银行,人家有人家的游戏规则,这是对的。但现在有一个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是一个政策性的贷款,又要叫商业银行来操作。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之间是一定矛盾的,但我也再说一句话,这个矛盾不是不可克服的。当然我也不强求银行同意我的判断,但我希望银行界好好思考一下我刚才讲的这些有没有道理。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