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公务员考试100组易考词语辨析大盘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2009-07-21华图教育信息来源

A-A+

国家公务员考试100组易考词语辨析大盘点(言语理解与表达)(2)

  16.残酷--残忍

  残酷:着重指冷酷无情。多形容敌人的行为。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17.抱怨--埋怨

  抱怨:都是动词。因不满而责怪别人。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怨:责怪的程度较轻。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18.卑鄙--卑劣

  卑鄙: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

  卑劣: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19.比赛--竞赛

  同为动词。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

  比赛: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可以带宾语。

  竞赛:指竞争,力争优胜。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不能带宾语。

  20.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21.庇护--袒护

  同为动词。偏向,掩护。

  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语义较重。

  袒护: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语义较轻。

  22.辨正--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23.摈弃--抛弃--放弃

  同为动词。丢掉不要。

  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坚决扔掉。语义较“摈弃”轻。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24. 不免--难免--未免

  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25.部署--布置

  同为动词。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部署: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多指具体安排、配置。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26.不至--不致--不止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不止: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 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27.草率--轻率

  同为形容词。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

  草率: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可以说“~从事”。

  轻率: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常形容说话、行动、对人的态度。

  28.诧异--惊讶--惊诧--惊奇--惊异

  同为形容词。对不寻常的、意外的见闻感到很奇怪。有时可换用。

  诧异:常用于书面语体。

  惊讶:常用于口头语体。

  惊诧: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程度比“诧异”等词都重。

  惊奇: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都常用。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奇”字,更突出奇怪的意思。

  惊异: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异”字,觉得异乎寻常。程度比“惊奇”重。

  29.场合--场所

  同为名词。人们活动的处所或地点。有时可换用,如“在公共场合(场所)要遵守秩序”。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常说“公开场合”、“正式场合”、“外交场合”等。

  场所:只指具体的处所或地点,也可以是人们活动的,也可以不是人们活动的。

  30,苍茫--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