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问题训练与指导

公务员2009-08-0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社会热点问题训练与指导(2)

 二、2009年我国经济问题的相关链接

  三、参考范文

  参考范文1【焦点聚焦法】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 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今年以来,在困难很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势头,经济结构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高耗能行业增幅回落,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东中西部发展协调性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产业结构不合理,内需和外需不均衡,消费和投资比例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依然制约着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必须处理好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的关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我国已经形成巨大生产能力,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绝不能因为加大力度保增长,就忽视质量和效益,放松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把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努力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就要加大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调整力度。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要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

  我们谋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从大局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既要渡难关,又要上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200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参考范文2【焦点聚焦法】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受了多方面严峻考验。从国际经济环境看,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从国内经济运行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出现回落,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低迷。这些因素都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挑战。

  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依然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是树立信心的坚实基础。尽管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沉着应对,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前3个季度,我国经济实现了9.9%的较快增长,这一增速明显快于同期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增速。针对上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及时出台,到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已是连续5个月回落,表明控通胀已取得明显成效。出口方面,尽管增幅减缓,但前三季度出口额增长仍达到22.3%。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

  及时而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坚定信心的强大动力。近几个月来,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见事早、行动快,适时采取了一系列着眼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包括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粮农补贴等。这些举措已经开始显现成效。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十项重要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层面的果断调整、有力举措,传递出强烈的“保增长”信号,对人们的信心又是一次提振。

  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信心持久的有力保证。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交通、住房等领域存在巨大的空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等都需要大量投入,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在消费方面有着许许多多尚未满足的需求,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拥有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都有很大扩展空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各大产业都得到明显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充裕的资金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更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因此,无论外部环境多么艰难,内部挑战多么严峻,只要政策对路,坚定信心,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转危为机。

  信心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取得成效。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每次经济调整,都会带来产业结构、技术、体制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已经出台,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来源:2008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热点八   住房保障问题

  一、住房保障问题的背景知识

  1、住房保障问题的背景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以来,经过11年多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城镇居民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多数家庭住房财产较大幅度增加,安定了民心,促进了社会稳定。二是住房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显现,市场规则不断完善,多层次住房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住房市场已成为实现居民住房需求的主要载体。三是初步搭建了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框架,包括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制度、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经济适用房制度,以及面向城镇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四是住房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建材、钢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五是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初见成效,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积累了一些住房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

  总体来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住房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改革和市场发展的成果惠及了大多数城镇居民;住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目前,住房领域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社会反响强烈、争议较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房价快速上涨,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过大,新建的中小户型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育缓慢;住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二是住房保障覆盖面小,措施不到位,有些保障制度设计不合理,由此产生的一些“寻租”和腐败现象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三是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困难重重,调控政策尚未达到预期目标。

  2、住房保障问题的原因

  我国住房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其背景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是在特定发展阶段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快速推进、婚龄人口大幅增加、部分居民的超前消费观念、居民对房价快速上涨的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叠加,促使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住房领域各种矛盾凸显。

  二是我国住房市场发育时间短、水平低,市场机制和规则尚不健全、不完善,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同时,对政府在住房领域职责的认识尚不清晰,也影响了政府住房保障措施的实施。

  三是由于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投机因素加大等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诸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住房市场的矛盾。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