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

公务员2010-08-24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7)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21. D[解析]根据语句中的“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说明生物大灭绝的发生在时间上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由此即可排除A、C两项。“规律”一般指事物的内在属性,一般不用来指时间。第二空和“估计”搭配,用“保守”最为贴切。故选D。

  22. B[解析]古典式和哥特式都属于建筑风格,钢铁的使用是一种具体的建筑手法,因此两者没有主次之分,排除AC。“淘汰”的意思是留下好的,把不好的去掉,在这段文字中没有将古典和哥特模式与钢铁构架模式进行对比,不能体现其是不好的,不能用“淘汰”。用“摆脱”生动说明了建筑师在运用钢铁上不再恪守之前的模式,有了创新。故选B。

  23. D[解析]既然是真人真事,表现人物必定是真实的,排除B项。根据后文的对人物进行适当的创作,说明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加工,修饰人物形象多用“丰满”。故选D。也可根据第二空确定答案,“杜撰”的对象多为一件事,“改编”的对象多为剧本等,不能用来修饰人物塑造。“臆造”指无根据地凭主观想象而编造,与后面的“歪曲”能较好地呼应。

  24. A[解析]根据第一空可以排除D项,“眼花缭乱”多用来形容颜色。根据第二空,由句中的“司空见惯”“浑然不知”,说明对于粮食这一日常事物的态度不是主观上故意造成的,而是因为和我们的生活太紧密了,已经形成了习惯,是无意中形成的。“冷淡”和“无视”都是主观上一种故意的态度,故不选。“漠视”和前面的“关注”相对应,体现了我们从主观上的漠视到主动去关注粮食这样一个变化。故选A。

  25. C[解析]这句话是说中国人即便衣食无忧但还是会假想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不好的事情,“灾难”在这里显得过于严重,“困难”和“麻烦”都是具体的某一类事物,不够全面,“变故”则包含这两者的含义。根据第二空,“任劳任怨”和“克勤克俭”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体现一种对比。“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居安思危”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危险,一般用这个词表示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用来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显然不合适。综合两空选C最为贴切。

  26. A[解析]“客观”是指不掺杂个人主观色彩,用单一学科解释战争文化不一定就是主观的,排除D项。用某一学科解释战争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行为,不能说运用了多种学科、理论、方法的科学性就比运用单一学科要科学得多,排除B项。“误差”多用来形容一些具体的数字等,“偏差”则是指偏离了事物原本的面貌,第二空用“偏差”更为合适。故选A。

  27. A[解析]第一空首先排除C,“观察”指细察事物的现象和动向,“这一点”不是通过观察所得的。第二空,“一事无成”指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形容毫无成就,用在这里不合适,排除D项。“无力回天”多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用在此处有点夸张,用“于事无补”能生动地说明“空降兵”对于错误决策造成的重大损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故选A。

  28. B[解析]由句中“人口的庞大”可以排除D项,与人口庞大对应的应该是人才多,人才“流失”不是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第二空修饰的词语是“缺口”,用“突出”和“严峻”都不合适,排除A、C两项。故选B。

  29. B[解析]根据句中的“难以承受”可以判断第二空填“力不从心”才能与之相对应。故选B。

  30. A[解析]第一空可以填入的词语可能是“天马行空”和“自由自在”,能够和前面的“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相对应,第二空根据前面的“框架”以及后面的“工匠活”应该选择“按部就班”,表达创意变成在一个个框架中的活动,“循序渐进”是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故选A。

  31. A[解析]文段前一部分通过和古希腊的初始力学理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古代科学传统存在不足之处,最后一句话指出中国古代科学的优势,综合来说是在讲中国古代科学的优缺点。故A项正确。

  B项,文段只是讲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并没有说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更没有有关中断的原因的内容。

  C项,与文段内容相反,古希腊的力学理论发展较为系统,中国古代的力学理论则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

  D项,以偏概全,力学理论不完备只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存在“软肋”的一方面,文段是以此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着“软肋”。

  32. B[解析]文段首先解释人口密度的内涵,同时指出人口密度所存在的缺陷,这是补充性密度指标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用“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这样一个表目的的语句引出补充性密度指标,强调补充性人口密度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展现了一个大概的过程,故选B。

  D项很容易排除,文段没有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C项,文段是讲人口密度的内涵,并不是讲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A项, 文段内容包含人口密度概念的细化及其原因,但其只是表述上的改变,含义并没有改变。

  33. C[解析]A项,韩愈在潮州做的主要工作是大办州学,推广普通话只是他工作的一方面。

  B项, 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原因,韩愈在潮州的作为只是诸多原因中的一个。

  D项,文段是讲韩愈在潮州大办州学的行为对潮州的影响,“政绩”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文段也没有对如何评价官员加以说明。

  故选C。

  34. A[解析]文段指出人们在统一的时间里活动的好处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同时指出由于人们的不同需求,从而要求作息时间不统一,但作息时间不统一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两种情形都存在矛盾之处,因此应该在统一与差异中寻求平衡。

  B项,夸大其词,文段只是说社会交往中的时间是否统一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影响,至于会引起多大的影响,文段并没有进行说明。

  C项,无由推断,文段指出“步调一致”容易导致交通阻塞,但并没有说解决交通堵塞的有效途径是调整作息时间。

  D项,文段没有有关人们生活习惯内容的描述。

  35. C[解析]文段首先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角色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进行说明,并指出由于大众传媒的推动使主持人的角色具有多重意义,正是由于具有多重意义的角色,主持人在收获名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故选C。

  A、B项是文段内容的一部分,不够全面。D项,主题错误,文段侧重讲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责任,而不是他们的社会影响力。

  36. A[解析]对于卖冰淇淋这件事来说,“冬天”就是逆境,而如果能够在逆境中生存下来,则说明“企业”具有了生存下来的根本,也就是具有了竞争力,那么在顺境之中就不会惧怕竞争了。故选A。

  B项,在冬天对于卖冰淇淋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故错误。

  C项,文段只是讲“冬天”这一生存环境,并没有讲其他的困难。

  D项,过于片面,文段是讲在逆境之中通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7. B[解析]文段内容是在讲如何对科学工作进行评价,并指出数字评价的缺陷,用“然而”“而”这样表示转折的语句对不好的评价指标和好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意在说明好的评价指标才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科学工作,从而可以推出,要对科学工作进行评价,有一个好的评价指标非常重要。故B正确。

  A、C项都是对科学工作进行评价应注意的一个侧面。D项,文段没有指出进行科学评价的多种因素。

  38. B[解析]这是一个分总句。文段开始指出全球油价上涨在短期内不会逆转这一现实,接着说明受此影响,人们的购车行为中断。最后是总结句,即汽车销售风险增加了。故选B。

  A项,主题错误,本文段的主题是汽车销售市场,而不是石油行业的发展。

  C、D项,文段主要是讲油价上涨对汽车销售业的影响,而不是对交通运输业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

  39. D[解析]A项,文段指出天文学家日常分析的照片多数是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并指出这些波段未必都在人类可见光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不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黑白照片也是天文学家研究的对象,因此A项错误。

  B项,文段并没有对彩色天文照片和黑白天文照片的科学价值进行对比。

  C项,原文是“杂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的天文照片”是通过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合成而来的。

  D项,文段最后一句指出黑白照片的不同波段未必都在人类可见光的范围内,因此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彩色天文照片并非都是天体真正的颜色,也就是说视力正常的人也不能完全看到天体的颜色。故选D。

  40. B[解析]代词指代题。找距离代词最近的相关的内容。显然B正确。

  A项,只是“这”的一个具体实例。C项,根据“这”后句子的意思即可排除,让运动员的自然能力占主导正是体育界所倡导的,不是体育界的问题。D项,体育竞技在经济利益下走向极端是目前体育界存在的一个问题,但并不是“这”所指代的。

  41. D[解析]文段通过两个问句指出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要想尽量减少灾难造成的影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然后给出答案,即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完成。故选D。

  A项,无由推断。B项,文段没有说在面对灾害时的首要任务是什么。C项是文段内容的一部分,但不是文段内容的侧重点,文段内容的侧重点是如何进行及时而智慧的选择。

  42. D[解析]文段首先肯定跨国企业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这一行为,接着指出缺乏文化上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只是技术上的简单模仿和运用,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从而指出尊重和理解文化的重要性。故D正确。

  A项和文段内容无关。B项,文段对“中国元素”持肯定态度,并没有认为“中国元素”的使用有所泛滥,用不着“适可而止”。C项,文段没有讲在广告中的重要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43. C[解析]对于鉴别假钞这一技能来说,反复摸假钞是接触、强化正确的信息,正是通过对正确信息的强化从而获得了鉴别假钞的技能。故C项正确。

  A项,主题错误,文段的主题是鉴别假钞的技能,并不是潜意识的获得。B项,文段不涉及直觉的内容。D项,文段是讲接触尽可能多的正面信息可以提高人们的鉴别力,但并不能由此否定接触过多的错误信息就有可能干扰人们的判断。故D错。

  44. C[解析]文段开始指出人们缺乏对工业的文化内涵的正确认识,接着就是对工业文化内涵的阐述。从文段中的“当时”“凝结着”“载体”“容器”“代表了”这些词语都可以说明工业遗产体现了当时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承载着所处时代的经济、产业和技术水平,概括来讲,工业文化涵盖了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代表着这个城市当时的发展状况。故选C。

  A、B两项主题错误,文段的主题是工业遗产,而不是文物保护和文化研究。

  D项不能体现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文物的独特之处,“文化价值”只是文物的共性。

  45. B[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人们无法确定影响地区性气候变化的众多因素发挥作用的程度,这意味着在众多因素中既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但两者的影响程度无法确定。紧跟着用肯定性的语句说明,到目前为止,自然因素是主导,人为因素对地区性气候的基本属性影响很小。但未来哪一种因素占主导,文段并没有指出。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自然因素占主导。故选B。

  A项,与文段意思不符。C项,扩大范围,文段只是讲到今天,人类活动不足以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未来怎样文段没有相关内容。D项,属于评价性语句,本文段是一个客观描述,不涉及相关的评价。

  46. D[解析]根据②③句中的“是因为”“之所以”可以判断②③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属于先说结果后解释原因,③句在②之前。再看这六句话的中心词是“资本流动”,①④⑤⑥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即资本的自由流动所产生的危害,由此可以确定这四句为一部分。故可以排除C项。①④⑤⑥中,④是一个总领句,紧跟其后的是①,⑤⑥是对总领句的展开。故选D。

  47. A[解析]文段是一个分总结构,首先指出如何进行创新,创新的目标是创造,而不是简单模仿,接着概括创造性模仿的含义。文段最后说明,除了第一代是原创产品外,其他产品都是创造性模仿。故选A。

  B、C项都只是创新的一方面,不全面。D项说法错误,文段中的“模仿”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创造性模仿。

  48. C[解析]根据文段最后“天花板高度”这一比喻,说明由于人们的盲从行为,可能会导致未来很多人注册网络社区,在初始阶段,网络社区可能会蓬勃发展,但正是由于“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会导致人们像注册免费电子邮箱一样:注册网络社区的人数高,但使用率低,这样一来网络社区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就是通过列举免费电子邮箱热潮这一实例,意在告诫网络运营商不要盲目投入网络社区的建设。故选C。

  文段的主题是未来网络社区,A、B两项主题错误。D是未来网络社区可能产生的结果,不是作者的最终意图,为干扰项。

  49. C[解析]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海绵效应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A项,主题错误,文段的主题不是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D项属于主观臆断。B项不是文段的重点所在。该文段最后“但”字引出转折,继而指出“这种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由此可以推断,作者认为并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50. A[解析]A项,从文段中的“但……依然是……最关心的指标”可以判断A项符合原文的意思,这里的“没有变化”是指关心的程度没有变化,而不是“8.6%”这个具体数字。B项,文中没有有关消费者对轿车价值观念的对比;C项,文段中根本没有轿车主流消费群的构成这样一个概念;D项,文段有对轿车品牌的关注,但并没有与以前的关注度进行对比。故选A。

【内容导航】
第1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
第2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2)
第3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3)
第4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4)
第5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5)
第6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
第7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7)
第8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8)
第9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9)
第10页: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题及答案(10)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