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

公务员2010-08-24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0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12)

二、多项选择题

76. AD 解析: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现象。现象既不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归之于虚无。一个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现象,是原因与结果相互转化的表现。据此,A为应选项。

然而,我们能从原因与结果相互转化中得出原因与结果不具有确定性的观点。事实上,原因与结果既有不确定即转化的一面,也有确定即不可混淆的一面。在特定的范围内,因就是因,果就是果。据此,B为淘汰项。

世界上没有终极原因也没有终极结果,因为任何现象都要由一定的现象所引起,同时又要引起一定的现象。题干中的摩擦,也是要由一定的原因引起;题干中的爆炸,也还是要引起一定的现象。这种观点,与物质不灭定律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据此,C为淘汰项,D为应选项。

77. ABD 解析:任何规律都没有阶级性,包括经济规律。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经济规律这一主观唯心主义的结论。诚然,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有阶级性,但由此不能推出经济规律本身具有阶级性。据此,A为应选项。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包括经济规律。诚然,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必然要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因为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但是,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据此,B为应选项。

任何经济规律诚然都具有普遍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规律在各个社会形态中普遍地发生作用,只是意味着特定的规律在它起作用的那个范围内普遍地发生作用。譬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规律,它只是在商品经济的范围内普遍地起作用。在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社会中,没有价值规律。据此,C为淘汰项。

经济规律体现的是经济关系,而上层建筑体现的则是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据此,D为应选项。

78. ABCD 解析: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恰当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报告分别论述了工业化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性、发展信息化的必然性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些都是上述选项中所列出的内容。因此,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79. BCD 解析:“五行”学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五个,即金、木、水、火、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定为是一种多元论的观点,但不能因此认为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道理很简单,金、木、水、火、土都属于物质范畴,“五行”学派是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据此,A为淘汰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五行”学派所说的“多元”,其实还是“一元”,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五行”学派主张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体现着联系的思想和发展的思想,表现“五行”学派与古代辩证法朴素地结合。据此,B为应选项。

哲学必须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古代具体科学处于发端状态,具有不完善性。这样,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许多哲学结论带有自发的和猜测的性质。据此,C为应选项。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于19世纪中叶,其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其所以如此,是因为19世纪中叶才出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在马克思之前,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我国古代思想家邹衍提出过“五德”(即金、木、水、火、土)终始说,以此解释朝代的相生相克,这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

80. AB 解析:甲、乙公司的推销员面对同一认识客体,就是因为认识结构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他们的认知结构同哲学修养有关。甲公司的推销员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故而结论悲观;乙公司的推销员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而结论乐观。据此,A、B为应选项。C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不可能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现实,它缺失变成现实的内在根据。D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改造世界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假如把该选项中的逻辑联结词换成“只有……才……”则选项成立。事实上,改造世界要想成功,除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外,还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81. AD 解析:饭店经营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才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题干的观点体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相互依存,也体现了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A、D正确;B观点错误,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性意义;把人的一切活动都归结为利己的动机,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观点,C错误。

82. ABD 解析:公有制为主体,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面,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A正确;题中关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论述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B正确;题中不涉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C应排除;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体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发展的影响,D正确。

83. AB 解析: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主要说明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也体现了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D说法混淆了企业法人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

84. BCD解析:1980年我国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中厦门属于福建省。所以答案为BCD。

85. BCD 解析:北京境内河流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

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86. C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论”是一个代词,因为处于这一段的开头部分,所以它所指代的内容必须到上一段中寻找。根据原文,可知“这种理论”指的是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

87. B 解析: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这种技术”的所指。根据上文第三段,“这种技术”指的是上文第二段中所说的“自动装置技术”,而它的“原理”自然就指后文中所说的“制造一个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来模仿这种大脑构造”,所以答案应为B。

88. D 解析:根据原文第六段,“无需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是韦布的机器蟋蟀的优点,而非所有的机器动物的优点。

89. A 解析:A项的错误比较明显,原文第一段说:“科学家们不像先前那样为制造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而是为更好地了解动物而研究机器动物。”这表明科学家还在继续研究动物,只不过是通过研究机器动物来更好地了解动物,而A项却说:“机器人工程师不再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这就与原文的表述不符了。

90. D 解析:从第一段可知A错,从第二段知B错,从第六自然段知,“它”指代的是机器蟋蟀。故正确答案为D。

91. C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信息: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日冕层中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高速向行星空问运动。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可以得到正确选项为C。

92. D 解析:应该说A、B都只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而C项把充分条件说成了必要条件。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关键是看其在文中起何作用,这就是说要比照该句和前后其他各句的关系。这样一看,画线部分的句子是对上面的句子“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的进一步诠释,前后之问是顺承关系,即“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具体结果就是--“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可见,这个句子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太阳风”破坏“磁场”形成“磁层”。引号引住的三个概念缺一不可。这样一比较,正确答案则只能是D。

93. B 解析:B项所说“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的“其”在这里是指代“太阳”,而在原文中是指日冕层。偷换了概念。

94. A 解析:A项将可能说成了必然。

95. D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正确答案为D。

96. C 解析:C项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浮游生物增加”是“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之后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这个问题尚待研究。这并不属于此次研究活动的一部分内容。A、B、D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97. D 解析:A选项谈到了铁元素提高海洋生产力理论在20年代提出,但此后“科学家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完善”,也就是说这种研究的可行性还没有被证实。“科学家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研究的可行性。B选项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不确切。C选项不够全面,这个结论是经过实验验证的,所以它才能成为一项可行的研究。

98. C 解析:A、B选项谈到由于“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这在原文中都是没有信息依据的。文章画线部分说的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并没有说减少到什么程度。D“南极海域海洋……可吸收温室气体”并不是在“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可能吸收温室气体。

99. C 解析:A文中信息显示硫化六氟化合物只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并没有辅助硫酸铁发挥效力的作用。B“让蓝色海洋变绿”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并不是海洋生产力所包含的一项内容。文章最后一段中说“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尚需研究”,D选项中“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的说法过于绝对了。

100. D 解析:从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可知,D项不能确定,尚需研究。

101. A 解析:拓展有开拓扩展的含义。而开发的含义相对拓展小,仅是对自然资源、人才和技术的利用。运转指沿着一定的轨道行动,符合文章的含义。

102. A 解析:围绕太阳运行的远近并不是称为“新天体”的原因,关键是目前对行星的定义尚有争论,其中涉及星体大小的问题。

103. C 解析:赛德娜的发现拓展了太阳系20亿英里,而“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加入太空观测在其发现之后。

104. B 解析:A项中应有限制词“在太阳系中”;C项中应是“代号为……的新天体”比前一次发现的小行星大10%;D项中陈述的对象应该是柯伊伯带中的岩块和小行星,不是赛德娜。

105. B 解析:新天体的发现还未到太阳系的边界,应是拓展到了“已知的边界”。

106. D 解析:略

107. C 解析:曲解原意。原文说“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和“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不是“具备了生命特征”。

108. A 解析:B项的“每一次反复都会给新病毒带来对人体有害的遗传物质”的说法没有文意根据,而且据原文第⑤段,“无害”或“有害”是指病毒本身而言,不指“遗传物质”;C项因果倒置,而且相对于“杀伤力不会次第增大”而言的是“反复变异后的病毒”,而非“变异后的病毒”;D项的说法不在题目命意之内,解说的是“病毒的杀伤力”,而且“取决于人群的免疫力”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109. C 解析:A项没有“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意在提醒读者”的说法也不准确;B项“不属于生命形式”的说法不准确,应是“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D项“表现了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勇气”的说法不准确,应该是“突出了病毒简陋和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特点”。

110. B 解析:A项“只要……就可以彻底防止……”的说法过于绝对,而且“破坏了病毒的生存环境”与“彻底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矛盾;C项的说法应该是“原因之一”;D项“当务之急是……通过增强免疫力来防止……”的说法欠妥。

111. A 解析:约束指限制。束缚的意思比约束更深一层,符合封建庄园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因此用束缚较好。瓦解指像瓦片碎裂分离,比喻崩溃不可收拾的形势。分解指一个整体分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瓦解比分解更形象,表现力更强。

112. D 解析:人们对健康、完美与幸福的向往,并非由于“黑死病”的影响才开始产生的。

113. C 解析:梅毒传入欧洲不能说明“……可怕的作用”。

114. B 解析:A项“重要因素”和“甚至促进了社会转型”的说法相矛盾;瘟疫的流行不是殖民者所主动采用的措施,C项不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

115. A 解析:B项不符合实际;C项楼兰国的消失未必是瘟疫流行所导致的;D项即使是科技和医疗水平再高,也不一定能完全消灭瘟疫。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116. D 解析:将四组用电领域所占总用电量的百分比相比较得:加工机械用电量÷办公设备用电量=(51%×800)÷(8%×800)≈6.375,

照明用电量÷加工机械用电量=(10%×800)÷(51%×800)≈0.196,

热水器用电量÷加工机械用电量=(19%×800)÷(51%×800)≈0.373,

空调用电量÷加工机械用电量=(12%×800)÷(51%×800)≈0.235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7. B 解析:通过用电比例图,我们可以看到加工机械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一半以上,因此该单位应是一个加工企业,只有B选项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8. A 解析:设1千瓦的其他用电花费为a元,则热水器1千瓦的用电花费为1. 5a元,根据题中给定的数值可知,热水器的用电花费为19%×800×1. 5a元。

总的用电花费为800a元,则烧水的花费占总的用电花费的比重是(19%×800×1.5a)÷800a=28.5%。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9. C 解析:根据已知可知信息空调用电量占总量比重节省了12%-8%=4%,若平均分配给其他领域,则其他四个领域均提高1个百分点,即加工机械占总量的比重为52%,又已知11月份与8月份用电量相同,都为800千瓦时,所以11月份加工机械花费了800×52%=416(千瓦时)的电量。此外,选择答案时,应注意单位名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0. D 解析:加工机械所消耗的电量是51%×800=408(千瓦时),空调消耗的电量是12%×800=96(千瓦时),办公设备消耗的电量是8%×800=64(千瓦时),加工机械所消耗的电量比空调和办公设备消耗电量之和多408- (96+64)=248(千瓦时)。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1. D 解析:选项中四个城市城镇居民就业率分别为1.6÷2.9 ×100%≈55%,1.7÷3.2 ×6. J 0. 6100%≈53%,1.6÷2.9 ×100%≈55%,1.7÷2.8×100%≈61%,故选D。

122. D 解析:人均消费支出与当地消费水平高低,人们消费习惯等有关,与人均月收入多少无必然联系,选项A说法错误。B、C两项从表格数据也无法得知,选项D符合表格所反映的数据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3. D 解析: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为1865. 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187. 9元;大连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为1269. 8元,人均消费支出为946. 5元;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为1884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505. 3元;深圳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为2748. 8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859. 4元。

124. A 解析:城镇居民可支配月收入超过1500元的城市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5. B 解析:全国城镇居民月收入为1425. 4×1. 5=2138. 1元,它的1. 5倍则为2138. 1×1. 5=3207(元),则可以得到以下结构:只要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超过2138元,平均每户就业人口超过1. 5人,则该城市月总收入就一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 5倍。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深圳满足该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6. C 解析:从表格可以直接得出上海的期内现金收入最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7. A 解析:2006年1-3季度江苏人均农业现金收入所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为640. 4÷1966. 7×100%≈32. 6%,山东人均农业现金收入所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为1118. 9÷2389. 7×100%≈46. 8%,46. 8%-32. 6%=14. 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8. B 解析:重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之比为1006. 9:903. 5≈1. 11:1,为上述地区最接近“1”的,故B项说法错误。

129. A 解析:除了重庆、四川外,其余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性人均现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共有8个省(市);除了天津外,其余地区转移性人均现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9个省(市),两者相差1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0. D 解析:通过资料,只能得出选项D说法正确。

131. D 解析:材料中仅提到我国正在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办法,但治疗效果在材料中并未显示,A、B、C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2. B 解析:2007年我国人口约为13亿,则我国艾滋病人群感染率为72×104÷(13×108)×100%≈0. 055%,注意我国实际艾滋病感染数除已报告的22万感染者和病人外,还应包括未被发现50万感染者,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3. A 解析: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例。死亡率为22205÷62838×100%≈3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4. C 解析:2007年新发感染者中,通过异性性传播占44. 7%,男-男性传播占12. 2%,则通过性传播感染者为50000×(44. 7%+12. 2%)=28450(人);通过注射吸毒传播占42%,则感染人数为50000×42%=21000(人)。两者之差为28450-21000=7450(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5. C 解析:材料中“感染者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是未受影响家庭收入的44%- 47%”,A项说法正确;“父母发病使近70%的未成年子女失去对未来的希望”说明父母感染艾滋病对子女影响很大,B项说法正确;材料中只提及我国重视中医药的作用,正在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并未涉及其他治疗艾滋病的手段,但不能认定并没有其他治疗手段,C项说法片面。D项所述符合材料所叙实情。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