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国考新大纲行测辅导:阅读理解

公务员2010-10-26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国考新大纲行测辅导:阅读理解(3)

 

 第二节  意图推断题

  核心知识

  如果说主旨概括题是“有一说一”的话,那么意图推断题则重在“言外之意”。这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意图推断题的正确答案往往不能从题干中直接找出,必须通过思考、分析、判断来推断作者的意图、观点和看法。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意图推断题的数量达到10道之多,为历年之最。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题型更具灵活性,一段材料可以从多个方面设置考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题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意在”“想要”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等。

  对于意图推断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把握提问要点,既然是“意在”“想要”等提法,意味着在原文的表述中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将作者的目的、意图表明,而需要考生阅读时结合文段去把握作者说话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即通过文段的字面语句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考生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出题人在设置题目选项时通常会将文段的字面表达意思设为一个干扰选项,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排除。

  (2)考生在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初衷时要结合原文进行引申,不要过度猜测。

  经典真题精讲

  【例1】 (2010-国考-21)法国着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文段讲述了一个着名的寓言:南风北风比赛的故事。不难发现在使行人脱衣的过程中,北风并没有使用恰当的方法,猛烈地刮,最终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南风则选择了恰当的方法,吹着徐徐的微风,最终获胜。通过这个寓言,作者要揭示一个哲理,即若想成功,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有时候能够以柔克刚,正如微风战胜大风一样,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A、C、D三个选项也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表述,不过考生在选择时要注意答案与文段之间的关联性,换言之正确答案与文段要有关系才行,而上述三个选项并非文段所要揭示的寓意和道理,因此应该予以排除。

  【例2】 (2010-国考-23)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

  A. 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B. 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C. 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D. 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考查考生把握作者意图的能力。文段首句就提到热点森林的存在对人类的重要性。接着又列举了温带森林遭到破坏造成的严重危害,就是想通过这些严重后果警醒人类要意识到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重视对森林的保护。符合文意的是A项。B、C两项仅仅陈述了一个表面现象,并非作者的目的和意图。D项表述主体有误,并非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而是应该加强对整个森林的保护。

  【例3】 (2010-国考-27)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小范围、低水平的科普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理解科学”这个大“科普”,便成为迫切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也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与常识。人们很难凭借以往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来准确理解科学及其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很难判断其社会价值与意义,这就使得一些科学技术成为横亘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壁垒。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公民的科学素养与飞速发展的科学存在差距

  B. 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

  C. 提高科普工作水平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D. 现代科学技术有成为知识壁垒的可能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这段文字属于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现实类文段,讲述了关于科普工作的问题。首句交代背景:科技发展,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低水平的科普不适应时代发展。接着围绕科普自身特点进行阐述,科学技术逐渐形成自己的概念和逻辑体系,远离大众视线。最后陈述结果,造成人们很难理解科学、科技,这使其成为知识壁垒的这一社会现状。那么不难发现,作者的意图是要发出呼吁,即尽快提升科普工作的水平,避免上述现状的继续蔓延,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例4】 (2010-国考-28)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亮如白昼的夜晚还会严重影响昆虫特别是成虫的生命周期。昆虫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小型动物、鸟类和蝙蝠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许多植物靠昆虫授粉,如果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必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光照对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B. 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关联密切

  C. 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D. 光污染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扰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先列举了一个例子,即广告灯箱对昆虫的影响;接下来又陈述了昆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尾句揭示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过度的照明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符合文意的一项为D项。其中“过度的照明”可以理解为“光污染”。

  【例5】 (2010-国考-30)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他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了这点,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入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哲学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

  B. 如今的哲学发展偏离了它的本质

  C. 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D. 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文段论述了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并且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过日子的办法”。不难发现作者通过这段话就是想告诉读者哲学应该源于生活,为百姓民众服务,即“入世意义的哲学”,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A项。

  【名师点评】 有些考生可能会受到B项的干扰。实际上B项表述仅仅为其表面的含义,并非作者说话的目的所在。正是由于“偏离了本质”,我们才应该使哲学回归其本质,即A项的“源于生活,服务民众”。

 

 【例6】 (2010-国考-31)在安科莱,以畜牧为生的希马人和以农业为生的伊鲁人共同居住;在亚利桑那,纳瓦霍人以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现在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与经营农业的霍皮人为邻;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着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

  作者列举这些事实意在说明(    )。

  A. 环境迫使人们接受某种生活方式

  B. 人们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C. 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谐相处

  D. 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用并列式的论述方式,讲述了在同一地理环境下不同种族的生产方式,实际上就是想要揭示一个道理,即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正确答案为D项。有些考生会受到C项的干扰,注意文段的最后一句,“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着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并非两个族群同时共存,而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由此可知C项的表述并不准确,应该予以排除。

  【例7】 (2010-国考-32)炮制技术被认为是中医药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有的传统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医药市场。国外企业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加工厂、聘请国内炮制专家“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达到几十家。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调查表明,国内实际饮片厂数量比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几百家。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 国家应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

  B. 政府应加强对设立中药饮片厂的资格审查

  C. 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外资企业的威胁

  D.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相关规定的了解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前半段就谈到了炮制技术的重要性,接着陈述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即国外企业“偷学”炮制技术。后半段分析了原因所在,一方面地方政府无从管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经济指标不管不顾。不难发现这段文字的论述主体是“炮制技术”,作者围绕它展开了论述,其意图就是呼吁政府、国家应该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A项为正确答案。B项表述不够全面,主体有误,并非仅仅加强资格审查,而应该进行全方位的保密管理。D项同理,仅仅提到了地方政府,缺少加强资格审查这一环境。C项表述仅仅提到了文段的字面含义,并非作者的言外之意,应该予以排除。

  【例8】 (2010-国考-36)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精神性。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B. 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C. 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其构成D. 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考生要明确文段的论述主体,首句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点明“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很明显论述主体为“软实力”。接下来围绕“软实力”从其内涵以及其重要性等方面一一加以阐释,由此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A、C、D三项的论述主体有误,均予以排除。

  【名师点评】 这道题目实际上就是围绕“软实力”这一主体单纯来论述观点,无所谓引申与否,考生只要将之后的语句内容加以概括归纳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注意在作答意图推断题是,不要为了找“言外之意”而不加思索地选择无关选项或者错误的表述。

  【例9】 (2010-国考-38)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的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B. 社会活动中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互相渗透

  C. 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D. 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句分别阐述了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所强调的不同做事原则,接着用弱转折词“其实”和强转折词“但”表述了一个内涵,即在经济领域中,道德原则是渗透其中的,二者难以割裂。由此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A项会干扰一些考生的判断,其错在陈述主体的偏误,并非强调二者兼顾,而是要阐述在经济领域中道德原则不可避免地会存在。B项扩大了论述的范围,“各领域的价值观念”表述不妥。D项“社会性”在文中无从得出,属于无关选项。

  【例10】 (2010-国考-40)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个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B. 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C. 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D. 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先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礼制要求,接下来又提到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以及与西方的不同,即采面平面剪裁法。通过以上的论述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即“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并且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由此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A项“制约”一词不妥,带有一定的消极倾向性,不符合原文客观分析的口吻。C项表述不妥,“以……为特征”无从得出。D项表述不是文段的意图、目的,也应排除。

  【例11】 (2009-国考-49)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0%。作为农业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业对全球825个陆地生态区中的306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1699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B. 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C.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D. 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整个文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及例证来陈述畜牧业发展给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还大量占用土地面积,甚至影响到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由此可知,作者陈述的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提醒人们要及时地控制畜牧业的发展,不能令其毫无节制地威胁环境,因此A项最符合文意。B项和D项仅仅是字面含义的表述,并非文段的意图和目的,此外,这两项表述意思趋同,可以排除。C项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明确陈述有关“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例12】 (2009-国考-54)随着“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司法原则的强化,能否搜集到有力的证据,成为民事诉讼胜败的关键。目前,虽然人们的调查取证意识增强了,但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当事人往往只好委托律师或其他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因此民事类调查取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民事诉讼中调查取证的主要途径B. 当事人取证意识与取证能力之间的差距

  C. 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D. 搜集证据成为诉讼胜败关键的法律依据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句陈述搜集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关键这一司法原则,接着通过转折词“但”表达了当事人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最后通过“因此”进行总结即取证需求增大。不难发现整个文段通过前后两句的对比,表达了司法原则要求和生活实际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通过这种差距阐述民事诉讼中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C项最符合题意要求。A项表述有误,“主要途径”在文中并无体现。B项表述仅仅提到差距,属于字面含义,并不是文段的表述目的和意图。D项也属于对首句字面含义的陈述,也应排除。

  【例13】 (2009-国考-55)云南地处世界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界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在云南迅速过渡到低海拔的马来半岛。云南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南北走向,热带动植物随着北上的湿热空气,一直深入到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因此,云南在4%的国土面积上拥有全国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种类和80%以上的植被类型。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云南的地形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B.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很突出

  C. 云南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D. 云南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首句陈述了云南的地理位置,接着又陈述了云南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最后用“因此”这一引导词引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数据。不难看出,作者是想通过陈述揭示地形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B项表述不准确,仅仅提到了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揭示关系,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C项表述过于表面化,仅仅提到了地理条件,没有言及生物多样性。D项表述不准确,“气候”仅是其中一点,正是由于特殊的地形才造就了云南的特殊气候,因此D项表述不妥。

  【例14】 (2009-国考-56)北京天坛祈年殿、圜丘的各层组排,均是以天阳之数“九”及其倍数呈扇环形展开的,即由内层至外层分别为九、一十八、三十六……这个天阳之数“九”来源于《易经》乾卦的“九”,如《易经·乾》“上九,亢龙有悔”,即言“九”为阳数之极,此时为阳之亢极。神圣的祈年大殿用“九”及其倍数排列,寓含着崇尚天阳的信息,这是《易经》符号学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我国古代建筑体现着功用、审美的特点

  B. 我国古代建筑蕴藏着一种数字符号信息

  C. 《易经》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符号信息

  D. 我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暗含符号信息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谈到了天坛祈年殿、圜丘等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又结合了《易经》中对于“九”字的释义,主要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我国古代建筑中蕴藏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字符号信息。有些考生会受到C项的干扰,但C项是结合题目表述本身进行的讨论,并非进行引申的言外之意,因此为错误选项。D项表述也有偏差,“最高境界”无从得出。A项表述不恰当,其中“功用、审美”无从得出。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