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测片段阅读指导:设置错误选项常用的伎俩

公务员2009-06-04万学金路信息来源

A-A+

行测片段阅读指导:设置错误选项常用的伎俩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就要换个角度,也就是要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假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出题人,我们应该怎么设置错误的选项。你要学会出题人的思维,这是必须的。万学金路专家孙红林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做到像《孙子·谋攻篇》中说所说的那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如果同学们没有时间,来不及捉摸出题人的话,没事,这个工作我已经替你们做了。

好!下面就看一下,出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是常用的小伎俩:

一、偷换概念或者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变更

在这种情况下,出题人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换概念;二是扩大、缩小内涵和外延。

例题:每个人睡觉时都要做梦,人在做梦时的睡眠叫有梦睡眠。有梦睡眠时,控制四肢和躯体的神经传导被阻断,除了脚和手指有知觉外,身体其它部分均处于麻木状态。心跳和呼吸的次数与清醒时差不多,但变得不那么均匀,体温调节机制受阻,打寒颤和出汗都很难。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

人在做梦时,呼吸和清醒时不完全一样

人在做梦时,心跳和清醒时是相同的(差不多)

C. 人在做梦时,常常出汗(出汗很难)

D.人在做梦时,全身处于麻木状态(部分麻木)

2004年A类第32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桂舟、桂酒)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

二、相对和绝对

一般来讲,选相对而不选绝对。绝对的语气太强硬,只要我们找出一个例外,就可以否定出题人的答案。所以,出题人愿意用有商量余地的词语。

例题:

2006年第12题: 李广是西汉名将,号称飞将军。关于他射石一事见于《史记》,现抄录如下:“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虽然都是全力而为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李广开始误把石头当成老虎,由于关系到生死,体内的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所以他能把箭射入石头中,待到他弄清那只是一块石头而不是老虎后,心态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管他再如何用力,但射出的箭“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B. 李广把箭射入石头是侥幸

C. 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D. 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态度不认真

出题人对错误的答案往往不研究,对其也不负责任。这种选项很容易排除掉。

2006年第6题:专家认为,如汽车技术行业经长年研发能降低3%的油耗就可算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了;但即使是能降低3%油耗,对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来说也不太明显。而且汽车生产厂家在不影响加速动力性情况下,已经在尽量省油,目前生产的汽车在节油和动力方面效果已达最佳配工比。

根据上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消费者对是否节约3%汽油不在乎

B. 目前生产的汽车已达最佳制动力效果

C. 无论汽车技术怎么发展,节油效果都不会很显著

D. 在节油和动力的最佳配置比方面再求突破难度很大

四、设置无关项

出题人往往会设置一些无关项,虽然是无关项,但是看似还非常有理,所以,这个“美丽”的陷阱就会陷住大所属的考生。

安徽: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

A. 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 酒精完全可以替代汽油

C. 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评析:选项B太绝对了,语气太强了。选项C就是扩大了内涵,选项D是无关项。

2006年第25题:时代的场景变化太大了,要让年轻一代真正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是应当融会在生活之中的。它不应当仅仅是在纪念馆里才能看到,只是在书本中才能读到,它还应当以丰富、适当的形式渗透到我们居住的街区和生活的种种场景之中,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A. 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B. 历史教育的形式应当生活化

C. 历史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 D. 历史存在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