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2010-07-0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人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每一瞬间,人的心理活动都往往有选择地集中在某一对象上,对它作出清晰的反映。例如,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老师讲课,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并集中在教师的讲课内容上。人处于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或者感知着某种现象,或者回忆着某件往事,或者思考着某个问题,或者想象着某种形象。

  一般认为,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当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伴有情感、情绪的体验,还有意志活动的参与。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能动性的表现,它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如,学生集中注意解答数学题时,他的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活动集中于解决数学问题而离开其他问题,使思考的问题更容易解决。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记忆能力

  记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是学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学习活动。任何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无论是接受间接知识或积累个人的直接经验,都离不开记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力呢?主要是让他们学会记忆方法,掌握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的要领。

  (一)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

  1.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

  2.应正确组织学生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二)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

  实践证明,对需要记忆的材料有无明确的目的,对记忆的效果有直接影响,目的越是具体明确,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人们认为重要的材料,才会主动去学习和记忆它们。并且,目的明确才能使我们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记忆,这是有意识记的关键。

  从心理学上讲,目的具体明确,能提高大脑皮质有关区域的兴奋性,兴奋的神经组织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能使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巩固,留下的印痕愈加深刻。而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则大脑皮质不能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不易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使能建立起来,“印痕”也会很快地消失。心理学实验证明:在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时,50%的受试者能正确地记住要求记忆的材料;但不提出记忆任务时,则只有43%的受试者能正确地记住要求记忆的材料。

  (三)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四)提高我们对记忆内容的兴趣

  兴趣在记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得快、记得牢,保持时间也长;反之,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记得慢,记住之后忘得也快。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一般说来,对某事物不感兴趣,是由于我们对其接触太少,或不太了解所致。如果我们多接触它,深入地学习,就会对它逐渐产生兴趣。总之,为了增强记忆效果,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兴趣。

  (五)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

  记忆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种分析器官的作用。也就是说,充分发挥眼、耳、口、鼻、脑、手等各种分析器官的作用,通过视、听、写、嗅、想、触等,牢固地记住所要记的材料。

  (六)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对知识的再认与回忆既是检验记忆的指标,也是加强复习、巩固记忆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总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和学习内容的不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以促成学生的记忆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把培养中学生想象力的任务贯穿于每一节课和每一科目。

  (二)以课外兴趣小组为辅助,强化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场所,扩大中学生的视野

  (四)为中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情感

  种情景交融的场面,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五)带领中学生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中不难看出,要想让学生恢复已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必须彻底打破这种牢笼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自然和生活里自由感知、体悟和升华,或许这才是真正找到了一条激发学生灵感的道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甚至可以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来促进学生进行想象。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教师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教师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教师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