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经济篇

公务员2011-09-15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经济篇

  第四篇  经济篇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一种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经济制度具有历史相对性,它的发展和更替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紧密相连。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评价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看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即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视角和标准重点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的论断。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中集体对个体行动所进行的控制是通过对个体之间交易的规范而进行的。因为交易是同时包含“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所以“交易”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的规范共同构成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及交易费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环境指既定的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规则。制度安排又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组织规则等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识形态和习俗等不成文的、观念性的行为准则。

  (二)经济体制

  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角度来研究经济体制。他指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三)二者的关系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而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从研究范畴的角度看,经济体制着重研究生产关系的运行方式,它体现经济制度的组织关系。与经济制度相比,经济体制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

  第二节  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分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前者指在对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方式为主的同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调节和控制。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就属这一类。

  市场经济通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①市场主体,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②市场体系,即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③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机制。因此,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和根源是:①社会分工;②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③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别。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章  微观经济

  第一节  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类型

  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市场主体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从而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或经济体。市场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既包括营利性机构,也包括非营利性机构,此外也包括一些中介机构。

  对市场主体实施上述规范和管理的机构,除了司法机关外,主要还有市场管理组织。

  市场管理组织指市场自身的管理和组织体制,它包括三类市场管理机构和三种管理手段构成的管理体系。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第一类是国家设置的市场交易活动的监察管理机构,如审计、工商、物价、税收等机构;第二类是市场流通的技术管理机构,如计量标准、测试、质量监察、环保等机构;第三类是社会性和群众性管理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协会等民间组织。市场管理的手段是一个综合体,主要包括政策和法律手段、财政及金融手段、行政手段等。

  第二节  市场机制

  一、需求及其决定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商品的数量。该数量叫需求量。只有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需求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两者之间遵循一个特定的规律,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一规律就是需求规律。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还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4)消费者的收入;(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最大的是价格因素。衡量商品价格对需求量究竟会产生多大幅度的影响,可以用需求的价格弹性这一指标来衡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运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就是缺乏弹性的。

  经典真题

  (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运动的反应程度。(单选)

  A。价格弹性                                                     B。价格刚性

  C。需求程度                                                     D。供求状况

  【答案】A。

  第三节  市场竞争

  一、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概述

  市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类市场及市场要素的总和构成有机的整体,叫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市场组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和一切要素,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体系。

  2.市场体系的特征

  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统一性是指各分类市场在国内地域间是一个整体,不应存在行政分割与封闭状态。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转,除了决定于各个市场发育程度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市场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开放性是指国内各类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这是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除此之外,市场体系还有竞争性和有序性。

  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市场划分为各种具体类型。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主要是指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是指社会生活中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交换关系总和及场所,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市场化改革以来,生产资料、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先后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市场,形成了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其所有者分别是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劳动者、企业家。要素的报酬分别是地租、利息、工资和利润,也分别是上述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是同一个范畴。要素所有权分配状况和要素价格决定了收入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土地上的一切自然资源。

  经典真题

  生产要素中的土地泛指土地上的一切自然资源。(    )(判断)

  【答案】√。

  第四节  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分配制度的主体

  收入分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入分配是指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格局;狭义的收入分配通常指居民个人收入的分配。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概念。

  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以外的所谓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资产收益分配、按经营收入分配、按资本取得收入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分配等。其中,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纳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第三章   宏观经济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

  一、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003年5月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从2003年开始,包括GDP在内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行新的方案。

  新核算体系在整体结构上把国民经济循环中实物运动和资金运动、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紧密联系起来,主要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组成。具体由五套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两张附属表组成。五套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两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第二节  财政与税收  

  一、财政收支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是财政的本质。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从我国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如国家发行的国库券收入、经济建设债券收入等)和其他收入(如各种管理费收入等),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经典真题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整个过程。(    )(判断)

  【答案】×。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