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块精讲:申论考试之道

公务员2010-10-2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块精讲:申论考试之道

 第一回 申论考试之道

  第一节   申论考试的迷雾

  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中国第一考。据统计,2006年有近40万考生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及格者竟然不到1万人,及格率低于5%。根据人事部资料显示,2007年有50多万考生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平均分为28分。2008年,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超过80万,申论平均分依然不够30分。2009年,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超过100万,申论平均分徘徊在40分左右。2010年,报名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超过120万,尽管很多人认为申论的主题很常见,题目很简单,答题很顺手,然而平均分仍然徘徊在40分左右,以至于许多考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统计数字使得许多考生“谈申论色变”,同时也引起了多方关注和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众多考生在申论考试中遭遇滑铁卢之痛?是分析能力欠佳,或者是写作能力不行,还是理论材料准备得不够充分?经过对历年申论真题的仔细揣摩和在授课过程中与考生的交流,我发现这些都不是造成申论低及格率的根本原因。“恐惧申论”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症候,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那么它的成因也不可能是微观层面的。我个人认为其根源在于考生对申论考试的解题方法、思维方式和写作规律认知模糊或知之甚少,绝大多数考生不懂得申论之“道”。

  《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武功时强调要“得意忘形”,要求张无忌忘掉剑招,掌握剑意,以意御剑,千变万化。这是大道,大道无形,功力无边。武功招数如是,申论考试亦如是。只有掌握了它的“道”,才能一招制敌。所谓“道”,指的是天地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申论之“道”指的就是申论考试的本质理念、思维方式和写作规律。所谓掌握申论之“道”,指的是要对申论的考试目的、思维方式、写作规律、评卷标准有一个准确而深刻的认知。可以说,准确把握申论之“道”,是取得公务员考试成功的关键性前提。尽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往往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参破,事实证明我们完全可以在公务员申论考试研究和教学的过程中对申论之“道”加以归纳和总结。

  近年来,随着报考公务员人数的增加和申论考试难度的加大,申论考试的淘汰率越来越高,由此人们对申论形成了种种迷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申论开始变得众说纷纭,迷雾缭绕。要了解申论,不妨让我们从矫正对申论的认识误区开始。

  误区一:申论成绩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提高

  日本人藤田在《犹太人生意经》的开篇就说到:犹太生意经里面,存在着一条法则,犹太人正是因遵循了这条法则,所以做起生意来,得心应手,常胜不败。这条法则就是“78∶22效应”,它构成了犹太生意经的根本。研究表明,这条法则不仅在商业领域产生神奇的效应,而且存在于不为人们意志所转移的总的宇宙法则之中。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气体比例为,氮气占78%,而氧气等其他气体占22%;人体是由78%的水和22%的其他物质构成的。美国人理查德·考茨把这一法则概括为“80∶20效应”,并称之为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他举例说明,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20%左右的人口所耗尽的;世界大约80%的财富为世界上20%左右的人口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耗尽80%的医疗资源;一本书80%的价值存在于20%的页码中;人类社会生活中80%的乐趣来自20%的休闲活动,等等。

  同样的道理还有,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技术与产品投入,也就是说80%的财富来自于20%的投资,因此选择准这20%的投资领域就变得极其重要。中国的海信集团在2000年推出“8∶2”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在3年内按照8∶2的结构比例对海信电视从技术、产品、经营三个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在技术上,投入新产品研发资金10亿元,其中8亿元投资于胶片信息彩电,2亿元投资于数字化彩电升级换代产品;在产品结构上,将胶片信息彩电与数字化彩电升级换代产品的比例调整为8∶2。海信的这一战略调整实际上是对“80∶20”决策法则的成功运用。

  因此,一个成功企业经营决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能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达到80%利益的那20%的关键所在。万事皆同此理。

  我们当然不是在谈论经商之道,而是希望借助于“80∶20”原则传达这样一个信念:申论成绩完全可以在付出20%努力的情况下,获得80%的收益。换句话说,申论成绩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显着提高,取决于考生能否掌握申论之“道”和“术”,能否掌握属于申论的那“20%”。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遗憾:申论考试竟然有章可循!不管申论是什么,不管你是爱它还是恨它,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面对它,吃透它!在你阅读本书后面的章节前,我先告诉你:只要你把握了规律,掌握了技巧,申论成绩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对付申论考试,考生无需搞题海战术,这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一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需要通过大量习题练习来熟悉题型,提高解题速度。但对付申论,一方面要靠平时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锻炼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靠对规律的揣摩和技巧的把握,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要大于前者。只要能够把握申论测试的目的、性质和行文规律,辅之以一定的解题技巧,加强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的练习,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申论成绩。

  误区二:申论考试就是写作考试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申论考试理解为对人们写作能力的考查,认为申论考试就是纯粹的写作考试。这其实是关于申论考试最大的误区。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它无法靠简单的突击训练来获得迅速提高。在这样的认知逻辑下,人们便认为申论考试的准备与否无关紧要。对于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的、理工科背景的朋友们来说,申论成了永远不敢正视的痛楚;对于写作和表达能力都较强的、文科背景的朋友们来说,申论似乎成了势在必得的“福利”。实际上,这正是误读申论考试的两个极端。按照这种逻辑,很多人轻视对申论考试的准备,只注重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复习,热衷于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辅导班,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行测”的试题。实践证明,无论是对申论的惧怕意识,还是对申论的轻蔑意识都源于这种关于“申论就是纯粹的写作考试”的认知,这致使人们偏离了正确的申论备考方向,从而距离公务员的梦想越来越远。

  其实,2000年以后的申论考试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了,而是一种在阅读与分析材料基础上的集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一体的案例分析题。申论考试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考试的内容就是命题作文,也就是单纯的写作考试。然而,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逐渐引入了西方发达国家文官制度中的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使申论考试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由自由写作向定向分析转变,考试的针对性逐渐加强,试题的指向性更加鲜明,审题难度降低,答题要求更严。现在的申论考试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考查考生的能力。考查的绝对不是单纯的写作能力,而是包括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考查的也绝对不是单纯中文写作方面的积累,而是包括中文写作、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综合知识的积累。具体说,现代申论考试的题目主要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概括问题,二是提出对策,三是分析问题,四是贯彻执行,五是综合论证。这五部分考查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各有不同。

 

 第二节 申论到底考什么

  一、考试大纲的规定

  申论到底考什么?这是应对申论考试的一个元问题,也就是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说明没有什么教材比考试大纲说得更清楚。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新大纲正式发布,申论考试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如何在申论考试变革中保持清醒,稳扎稳打,探得先机,把握规律,谋求制胜之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考纲字字珠玑,明确告诉我们考查的内容、方式和目的。其中的关键词实际上就是三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材料、能力。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寓于材料之中,要通过五种能力把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从材料中剥离出来,形成应试者自己的认知。

  根据考纲,我们可以总结出申论考试的五个基本题型:概括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贯彻执行与写作论证。

  二、新旧大纲的比较

  新大纲较旧大纲更细化、更有效、更客观,使申论考试在选拔人才时有了明确的区分度,更能体现在选拔公务员方面科学发展的要求。

  (一)更细化

  新大纲对申论所考查的不同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具体内容下面详细介绍),而旧大纲则没有这些说明,旧大纲只是笼统阐述。认真研究新大纲对于有效备考意义重大。

  (二)更有效

  新大纲要求申论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以下简称综合类)职位、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以下简称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较原来一张试卷分题目作答,更能考查考生所具备能力与所报岗位的匹配性。其中,综合类强调对问题的宏观掌控能力,要求看得透、出思路、提方案、写得好。而执法类则强调微观执行能力,要求看得清、抓落实、提措施、写得准。二者的能力要求不同,体现了不同岗位的区别性,彰显了各谋其位、人尽其用的宗旨和精神,申论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因此得到更为明显的提升。

  (三)更客观

  新大纲对两类考试的能力要求作出了详细的分解和说明,根据岗位职能的不同,适当地弱化了主观性题目,强化了申论的客观性。对执法类的要求则特别强调了对执行力和准确进行上传下达等客观可测能力的考查,减弱了对此类考生在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写作等相对主观方面的要求,这对明确阅卷时的标准答案,减少阅卷误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综合类与执法类两类试卷的比较分析

  两类试卷在要求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它们异同的分析是有效备考的关键。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参加各地省考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偏重从执法类考试上来进行准备。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