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关十一招:如何突破公务员考试的瓶颈分数

公务员2006-09-22华夏时报信息来源

A-A+

通关十一招:如何突破公务员考试的瓶颈分数(4)

  六、 观察类比的技巧需要提高

  考生在这方面的不足体现在图形推理题中,其实这种题型最早不是用来做公务员考试的题型,而是用在智力测试中的。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做不好这类题目的人就意味着智力(IQ)比别人低吗?答案是否定的。诚然,观察类比能力确实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人的智力情况,但每个人的特点并不一样,有些人对图形比较敏感,有些对文字比较敏感,还有些人对颜色比较敏感……

  诸如此类。而公务员考试只是从图形方面去考察考生的观察类比的能力,让考生找出规律而已。同时我们也要从出题者的因素去考虑,因为出题者也是要按照自己的思维规律去编写题目,出题者不可能编写出超越他自己智力范围的题目,而且出题者往往不可能全都拥有超人一等的智力,所以这类题目的难度还是在普通人的智力范围之内。那题目不难,为什么这类题目也不容易得分?关键在于没有统一的解题技巧。因为解题时间很紧,通常一道题最多只有一分钟的解题时间,而图形的结构都是很复杂的,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容易思维混乱,在这时考生很容易就凭直觉去选了,结果就是命中率的下降,成为制约成绩上升的瓶颈。

  另外,对于申论而言,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阻碍考生突破自身的瓶颈分数:

  七、材料阅读量在上升

  笔者做过统计:2001年中央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测试卷的材料总字数是1574字,2002年是2243字,2003年是4243字,2004年是3918字,2005年是3597字,2006年是8317字。尤其是06年的申论考试,阅读量突然大幅增加,当然这与目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相对过去而言,现在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和实际处理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过去,这要求公务员能在纷繁复杂的材料准确地发现问题,并总结有用信息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公务员要对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理解,也需要参考大量的事实作为决策依据。在上述的大背景下,申论考试的材料阅读量将出现不断增大的趋势,而阅读量的上升给考生成绩带来第一个制约因素就是阅读时间的增加,影响后面的答题时间。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材料的增加必然导致材料的干扰性近一步增强,即会存在大量的无用信息在耗费考生宝贵做题时间的同时,也在误导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使得考生不易找出考题的中心主旨。

  八、在观点上不一定能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为国家选拔合适的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试,许多人认为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国家是在报考的人中选拔最优秀的人作为国家的机关工作人员,其实并不然。因为从笔试来说,并不能说笔试考得高分的人就一定是最优秀的人。因为公务员考试是以从事公务员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素质来度身订制的一项考试,考试选拔的是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才,而不是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因为优秀的人才未必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而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才也未必一定是考生中最优秀的。因此在申论考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提出的观点要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至少不能相冲突。为什么?首先,国家需要的是能正确执行国家政策的公务员,而不是与国家政策有相左意见的公务员。其次,能在观点上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也在一个侧面向阅卷老师反映考生有阅读时事的良好习惯,同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基础,是比较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选之一。因为没有人天生就与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只有在了解熟悉时事政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提出与国家主流观点一致的观点。而目前相当多的考生并不喜欢阅读枯燥乏味的政治文章,甚至连政治新闻也很少关注。这就导致了考生对国家主流观点缺乏认识,在考试答卷的过程忠很容易就凭自己的认识和感觉来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很容易出现与国家主流观点不一致的观点,这时候阅卷老师首先对考生的第一印象会大打折扣,试问在阅卷老师内心深处,会容忍让一个对政治不了解甚至不感兴趣的人去从事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吗?答案当然是,不会。那这类与国家主流观点不大一致的考卷得分肯定不高,这就是制约考生分数提高的又一因素。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综合辅导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