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竞争上岗面试方略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竞争上岗面试方略(2)

2 .了解评分要素

  第一,综合分析能力。这一测评要素满分为20 分,占总分的20 %。综合分析能力包括综合和分析。前者指的是能够在思维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概括出一般特征,后者指的是能在思维中将组成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按要素逐一说明其内在本质。这一能力表现为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住事物的主流,对问题分析透彻、说理充分,在阐述、回答问题时显现出应有的基本理论素养。

  第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占总分的20 %。这一能力指的是能对自己、他人、部门的各项活动做出计划,合理高效地安排力量、时间和相关资源,并对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能够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协调。这一能力表现为能够提出目标、制定计划,在组织工作开展时具有条理性和灵活性,合理并有效地配置资源,能够有力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

  第三,应变与创新能力,约占总分的巧%。这项能力是指在较特殊的情形下,思考和解决意外的、有难度的问题时能够迅速灵活、随机应变,从而做出正确和切实可行的决断及对策;或者面对困难和压力,能够以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完成任务。这一能力表现为情绪稳定、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既能随机应变,又能坚持原则,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处理问题措施得当,方法灵活,周到得体。

  第四,专业能力,约占总分的巧%。这一能力是指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门业务知识及技能,满足特定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对专业能力的相应要求,具有解决实际工作中专业性问题的能力。

  第五,言语表达能力,约占总分的20 %。这一能力指的是,以言语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听众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风格,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明白准确、清晰条理地表达出来,使听众接受并能引起反响,从而能够说服和动员听众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及任务。第六,举止仪表,占总分的10 %。这一测评要素指应试者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身体和精神状态等外在的直观形象。具体表现为衣着穿戴是否端庄得体,言谈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礼节,精力是否充沛,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具备了领导干部应有的人格修养和形象。

  知晓上述评分标准,应试者即可据以从其相应的要求上来备考和作答,充分展示出与此标准相契合的能力素质,从而大大增强作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充分准备和多方聚集实力,反复实战演练,这是稳操胜券的基础

  之所以要准备,是因为事先的充分准备是应对面试并稳操胜券的基础所在。

  许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说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同人山打猎,备足粮食、武器和弹药,即便遇到凶猛的野兽,也能不恐惧,并能获得猎物。准备充分,这是面试的取胜之本。

  (一)准备的内容

  总的要求是:针对面试任务目的和个人的具体情况,从有可能出题目的方向和范围,由大到小,由重到轻,依次分项去准备各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可分为如下几项:

  1 .基础理论部分

  领导科学,党和国家有关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

  2 .相关的政策知识部分

与竞争职位相关的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本系统的上级领导人的讲话、总结计划、工作思路,出台的文件规定,省情、市情、县情,部门或本厅局的情况。

  3 .与所竞争职位有关的具体知识

  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任务,所竞争岗位的任务、性质、职能、职责,胜任所竞争岗位应具备的政治和业务上的知识、能力,上岗后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4 .准备“万能题”

  如同“万向轮”,向各个方向推都行的。如“个人简历、任“职优势、上岗打算”, “三讲”的内容,“三个代表”的内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两个文明的关系,两结合的问题,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继承与创新,内因和外因,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决策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四自”。又如,副职如何配合正职的关系: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主谋,补台不拆台,出力不出名,献策不决策,服从不盲从,用权不揽权;配合主攻手,当好二传手;拉偏套,使正劲;既是指挥员,更当战斗员;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都会垮台。

  (二)准备的方式方法

  1 .按照能在答辩现场进行构思和阐发出来的要求来准备,不要用对付笔试的方式来准备面试

  不少人在这方面走了弯路,下了不少功夫,结果到时候说不出来。因为准备笔试是用内部语言,即大脑的思维,而面试是要用外部的语言、有声语言说出来,了然于心者不一定能了然于口。虽然,心里有了才能写出来和说出来,但心里有的却不一定能说出来,且说得好。因此要按上述要求方式来准备,即头脑里有还得说出来、说好,按照能在现场说出来、说得好的要求去准备。

  2 .对面试现场全过程的表现及各环节要周密设计和做好事先的应对安排

  面试不同于笔试。笔试怎么进、出场,没人注意;面试不同,从进入面试现场到退出的全过程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进人现场就已进入计分过程中,故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进退礼让,悉有法度和讲究,以表现出较高的品位修养。

  3 .还要有应变的准备

  按照非线型理论,事物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意外的不确定因素、变数,对此要考虑和计划在内。要有多方面应变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即有应对变数情况出现的预案和临时应变的能力。比如走路不小心拌在了话筒线上,题目完全不在、或大部分不在准备之内等等。

  4 .休息好

  不能像笔试一样临阵磨枪开夜车,因为精神面貌、仪表神态在计分范围之内。有不少应试者往往在面试前的晚上还在复习准备,没恢复好精力,结果在面试现场表现得萎靡不振、神色倦怠、有气无力,精神状态不好,大脑不转圈,影响得分。

  5 .多方聚集实力

  因为最终还是以实力取胜,所以要从多方面向一个目标聚集实力,向面试现场应考成功的目标和要求聚集力量。由于准备的时间往往很短,布置了以后没几天就要面试,因此,除抓好反复演练这一环节外,还要将笔试的内容有意识地移向面试,将平时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两方面的积累移向目标;还包括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平时讲话的经验、感觉等都向面试目标转移和聚集。

  (三)反复实战演练

  反复实战演练是面试的基础所在。要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将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准备转化为面试成功的要素,通过这个环节将内部语言(想的)转化成外部语言(说的),通过演练缩短与既定目标的距离。

  众多面试成功的事例已经充分说明,面试前的演练十分重要,对面试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并下大气力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

  面试演练的方式和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个人单独演练。可以面对镜子,自己在一个单独的、无人打扰的环境里,先行试讲,探索出合适的表述模式,找到最佳感觉。

  第二,多人帮助演练。可以找家人、亲朋好友,也可以找有经验的人,让他们当听众、当评委;由他们提出问题,模拟实战的要求和气氛,严格按实际的情景进行操作,以取得实战的感觉。并且,通过“实战演习”,让他们“会诊”,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扬长避短的措施建议,借此来提高面试水平。

  第三,面试者之间互相面试。几个面试者面临同样的任务,都做了大量的复习准备和思考,彼此之间互当考生和考官,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能够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这种方式适宜于在外地、外单位竞争不同职位的应试者。

  第四,换位面试演练。这种方法即是让应试者当评委,让陪练者当考生,以使应试者在评委的角色体验中取得面试的经验,从相对应的角度体会出如何应对面试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四、调整和保持良好心态打赢心理战,这是胜出的关健

  (一)为什么说这是关键?

  首先,对面试而言,方寸大乱即有被“一票否决”的可能。面试不同于笔试在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压力都要大得多,而承压、耐压性本身就是面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应试者的基本要求。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在每个人准备的情况差不多的状况下,谁的心态调整的好,心理素质好,谁就临场发挥得好,谁就能取胜。常有这种情况:别的方面都准备的很好,但就在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一踏进考场,摄像机镜头、考官和工作人员、纪检部门、旁听席等众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过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压过来,这时有的考生就有挺不住的情形,惊慌失措,举止失当,乱了方寸。方寸一乱,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

  其次,从人的生理、心理构成来看,眼耳鼻舌身五官受思想的器官― 大脑支配,人的言谈举止是他心理的外化,存乎中而形于外。如同用圆规划圆,圆心的位置确定得好,圆心不乱动,才能随心所欲地画出所要画的圆。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这个圆心,它决定外围、外部和外在的一切活动,这个环节出问题,.别的环节就要出问题。如奥运射击冠军陶璐娜,正因为她心理状态调整得好,“心源不受一尘侵”,心如止水,故能“形如搞木”,手臂平稳,弹无虚发。

  (二)怎样调整和保持良好心态,打赢心理战?

  第一,从知己知彼的道理来说,在面试这种场合,很少有人不紧张、不恐惧,这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只不过有轻、有重而已。从生理学上看也是如此,面对一个有压力的不同寻常的环境、事件,你需要应对,其生理本能就要做出相应的反应。人在紧张时,内在机体会分泌应急的肾上腺素,会本能地进入戒备状态,会调动潜能以应对,这是正常的,但反应过度就需要控制和转移。因此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有无恐惧,而在于如何调整、克服和利用,而不是被恐J 惧心理所战胜。也有反应不到位的情况,显得大咧咧的,不当回事,紧张不起来,松松垮垮,这反倒不好。因此,要认识到这是正常、自然的反应,适度紧张有一定的好处,这样就能解除思想负担,不为自己的害怕而害怕。

  第二,要对面试竞争上岗想通看透,放平摆正,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不患得患失,尽到自己的努力而听凭组织的挑选。把此事看成正常工作,因为它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环节,每个人都要参与,要完成这项工作,如同演员要上台表演,这是职责所要求的,是份内的事。既然如此,何惧之有?

  第三,用特定的理念来支撑,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打赢心理战。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要有完成这一任务所需具有的“理念”或者“信念”。应对面试,也要有完成这一任务所需具体的、特定的理念,即可充分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说服和自我教育。比如:我平时的工作业绩、为人表现都没问题,干工作尽力而为、无愧于心,我能够胜任我所竞争的岗位,我具备了资格;为此我要经受住这次考验,接受领导和组织的检阅,把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与其因惊慌失措而败北,为何不克服恐惧而取胜?别人能过关,我也能过关;“疾风知劲草,坦荡识忠臣”,就是要在这种场合,显示出个人的能力、素质和修养。坚持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运用消极的心理暗示,以此形成良性心态,支撑起面试制胜的根基。

  第四,借助反复实战演练,克服不良情绪干扰,形成良好的心态。面试的心理调控,有时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了上述内在的原理方法,还需辅之以外在的物理性的手段来克服紧张情绪,这就要反复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可以个人单独练习,也可以找几个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帮助演练。多次进行,最后就能化难为易、习以为常、轻车熟路了。

  第五,经过内在的调整和外在的反复演练,要形成与所竞争岗位要求相一致、与竞争上岗活动的此情此景相适应的良好的“自我意象”。

  首先,考官要测评的核心指标― 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方面对所竞争岗位的适应程度,表现在面试现场的就是要看其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自我认知程度。不仅是看答对了没有,回答了哪些问题,而且还要透过这些看气质、情绪稳定性和自我认知情况(自信度)。

  其次,个性气质、风度和自信从哪里来?它是每个应试者的内在诸要素的外化,表现在外部的个性、气质风度和自信是考生内在心理活动和思想品质素养的外部投射;人的外在是内在修养的反映,内在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因此,要在面试中展现自己与所竞争岗位的适应程度,除了平时工作实践的实际锻炼和积累之外,就是要在应考面试的过程中,形成和把握好合适的“自我意象”,以此向外投射。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形成、确立并把握住合适的“自我意象”。“自我意象”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外科整形专家马克斯威尔· 莫尔兹提出的。他通过大量的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这个学说,即:每个人都有他的自我意象,不管他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这种“自我意象”可以调整和改善。他在给很多因先天的残疾或后天的意外伤害而致面容丑陋的人进行外科整容手术后发现,尽管他们已经变得很标致、漂亮,但他们还是停留在原来的自我认识上。由此他感到,心理的整容要比生理的整容更为重要,生理的整容往往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心理的整容却能改变和提升他的自我意象。

  最后,运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形成和把握住与所竞争职位相符合、与现场面试场景相符合、与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身份相协调的合适的自我意象,以此来表现出胜任领导职位的能力素质、个性气质。这个自我意象一般可外化为不卑不亢、沉稳自信、从容镇定、应对自如,显示出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质素养、能力操持、气质修养和整体人格形象。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