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公务员申论:提出对策的快速突破四步法

公务员2008-08-12人事考试网信息来源

A-A+

2009公务员申论:提出对策的快速突破四步法(2)

  (9)权威声音终于发出:前期规划很重要。

  “建筑物寿命不长的确是我市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针对“短命楼”现象和不重视规划,短视规划的问题,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邱建林作了正式表态。他说:“我们的建筑寿命应该延长,这不光是节约资金和资源,而且是一个城市应有延续性的历史空间展示,就算是普通住宅楼,它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建筑水平和风格。但客观事实是,市场之手在实际的拆房建房中起到了绝对主导,建筑物寿命不长现象还客观存在着。”“有观点认为一个建筑20年内不被拆才是不失败的规划,我个人认为,时间长短虽可量化成败但并不绝对化,我们主张维护利用好现有建筑,不要使它迅速过时或成为与城市新规划不和谐的‘钉子’,这恰恰说明了规划的重要性。”

  邱局长说:规划有优劣之分,如果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做出来的规划就可能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而且有利于引导城市更好发展,如果投入少不用心,只做很粗的规划,前期不够深入,那么就可能造成巨大浪费。他说,“也许一个地区控规之后十年不建,但这不意味着控规不重要或是多余,大项目控规是为了更好地建筑,不控规则可能将来难以收场,让城市变得不伦不类,就像一个人穿西装却套拖鞋。”

  邱局长反复强调前期做足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一旦做了控规,任何规划外的永久性建筑都是不被允许修建的。针对鱼洞长江大桥,他说: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方案构想,由于当时巴县未列入“主城区”总体规划中,不过1998年,随着重庆成为直辖市,它已被列入总规。

  (10)相关链接:“短命楼”屡见不鲜。

  实际上,重庆市此前已有过不少“短命楼”的先例,比较著名的是2003年江北城两栋住宅楼的爆破和南坪步行街一栋8层楼房的拆除。

  2003年10月13日,一阵剧烈的爆破声后,江北城正对朝天门的两栋高分别为18层、16层的楼房訇然倒下。这次爆破被称为“重庆第一爆”,其理由是:这是重庆市当时爆破的楼层最高的两栋楼,而且这是重庆市中央商务区建设的第一爆,具有历史意义。不过,在掌声的背后,有一点是被大家所忽略的:这两栋楼只建成了5年就被爆破拆除了。江北城控规已是十余年之前的事了,但这两栋楼就在5年前建成,并且在5年后拆除了。政府掏钱完成了这次爆破并出资安置了拆迁户。

  2003年11月19日,重庆市媒体报道,南坪步行街上一栋8层高,建成仅两年的大楼因步行街的建设而将被“忍痛”爆破拆除。该楼位于步行街中段,据称是重庆二机厂所有。该楼自去年8月南岸区提出“加快三大步行街建设”之后一直被动议拆除,最后某集团以1 900万元获得了地段开发权,拆楼后建设商业楼群。由于该大楼所处位置系南坪步行街的核心地段,爆破难度很大,最后采取了人工拆卸的方式,有关单位为此支付了1 900万元用于支付爆破和拆迁安置的费用。


  综合分析

  上述的材料很多,不必就原材料本身来讲主要问题,而要经过反复阅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要害和关键,尤其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言。考生应时刻提醒自己:所要写的决不是事实复述,而是政务信息或者政策、法律问题;你所要做的就是为决策和下一步治理行动找到要具体针对的对象,而这在思维过程或认识活动上就是“发现问题”;这里所要考查的是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

  概括主题是申论测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它又影响提出的对策是否更具有针对性,影响论证是否有扎实的立论基础。要尽量用精练的语句反映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信息,不能论述,不能铺陈,更不能重复。

  从上述给定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手续齐全、程序合法的新建楼盘,刚刚建起就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原因是与城市建设的另一项规划冲突。众所周知,建造房屋必须要先经规划部门批准,理应在城市规划之中。城市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城市规划的发展却决不应仅仅是“破旧立新”。

  由于缺乏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致使城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致使同一地段二次拆迁甚至多次拆迁;规划方案的调整,不但让政府部门付出了高昂的拆迁补偿费用,而且还激起了被拆迁户的不满,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由此我们可根据上述资料对其总结如下:

  重庆“短命楼”屡屡出现,相关单位推诿责任,暴露出深层次问题。城市规划缺乏科学的决策和问责机制。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致使同一地段二次拆迁甚至多次拆迁,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不但让政府部门付出了高昂的拆迁补偿费用,而且还激起了被拆迁户的不满,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短命楼”呼唤科学的规划决策机制和完善、透明的规划问责机制。

  根据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从政策制定或政策执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或建议如下:

  (1)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决策机制来保障城市规划的拟定和执行。拟定城市规划方案必须建立在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计划的前提下,充分做到公开透明。进行全民公示,听取并采纳市民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方案一经形成,报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之后,就要保障其在合法的前提下得以延续。而城市规划方案的修改也必须首先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2)必须建立起城市规划的问责机制。对那些明知和已有方案有冲突而顶风审批者,除追究其行政责任之外,还要追加一定的赔偿责任。增强问责机制的透明度,加强对城市规划方案实施的监督力度。

  (3)坚决从制度上排除城市规划决策中的领导意志成分。杜绝换一任领导,换一套规划方案的局面,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延续性。

  评析

  从上述所提的对策可以看出,所提对策之人对材料反映问题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如果对资料的阅读不到位,分析问题不到位,有可能所提对策很肤浅。因此考生在提对策之前应具体分析资料所反映的问题,透过问题看本质,这样才能保证你提的对策具有深度性。

  二、第二步:确定原因

  分析了问题之后,考生要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要从问题给定的角色出发,快速而又准确地分析问题。

  首先应明确决策的时间性。根据材料反映问题的性质,明确提出方案的紧迫程度,并在方案中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其次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所以考生要尽量多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

  再次要注意处理的及时性。材料有可能反映几个问题,没必要把所有问题都想清楚再做方案。一个问题分析清楚了,及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最后,要考量决策的现实性。针对材料所给问题,要全面分析,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一)方面分析法

  方面分析法就是根据在阅读中形成的印象,把材料归纳为不同的方面,针对不同方面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对的解决措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人们总是把不同的事物进行同类合并,形成有关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这种认识方法反映在申论材料中,就是把申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分成几方面,从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这几个方面应该是并列的关系,不能出现交叉或重复;

  其次,应该按照事物变化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段落的排列上给予体现;

  再次,在找准方面的基础上,应围绕这一方面的内容提出更为细致而具体的措施,使每一个方面的内容显得饱满和充实。防止出现只提出对策而无具体措施的简单条文式。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