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六)

公务员2006-10-3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六)(4)

  经济政策的执行:南平市地税系统

  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

  材料正文

  1.伸向弱势群体的温暖之手

  闽北是福建老工业基地,目前已进入了企业改制的高潮阶段,下岗失业人员日渐增多。据劳动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3月底,全市共有登记下岗失业人员25785人;2003年,全市从事农、林、牧、渔的农业人口80.02万,占农村劳动力72%强。该如何落实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呢?

  为将各项优惠政策送到每一位扶助对象的手中,南平市地税局建立了三项工作制度。他们建立健全了减免税审批制度,严格审批程序,遵照审批权限实行一户一年一审,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明确办结时限,并建立减免税台账,做好减免税的跟踪服务管理;建立税收政策落实情况统计分析制度,专人负责数据统计分析,即时监控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他们还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列为执法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已实现再就业19746人,占总数的76.58%,享受到再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已达481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自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至今,南平市地税系统已为2071名下岗人员免费办理了税务登记证,审批再就业减免903户,为227户不达起征点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减免手续,累计落实各项再就业税收优惠1018。36万元。2003年,受“非典”影响,在全市地方税收预计减收3000万元的情况下,地税部门仍挖掘潜力把政策落实到位,仅当年就落实下岗再就业税收减免750.71万元。

  2003年,南平市地税部门共为全市林、牧、渔三业免征个人所得税3000万余元;对农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免征个人所得税400万余元。2003年1月1日,南平市地税局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停止征收屠宰税,为农民减负301.74万元。2002年,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带动了农产品商品基地36.58万亩,9.3万农户因此受惠,年增加收入17407万元。

  2.优惠政策缘何变了味

  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这些怪现象。

  (1)主动“放弃”优惠

  截至今年3月,南平市共有24209名下岗职工拿到了《再就业优惠证》,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93.89%,但享受到再就业税收优惠的仅占其中的10%左右,近90%的下岗失业人员拿到《再就业优惠证》后迟迟不申请享受税收优惠。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拿到再就业优惠证后,没有固定的就业场所,只是靠打工来维持生活,办证纯粹是为了以后备用。

  下岗失业人员拿到优惠证后缺乏资金,难以自主择业。按照有关精神,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地方政府要以一定的比例为银行部门匹配资金,限额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这项政策实际上无法落实到位。

  稳定的低保金收入让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不愿自主择业。一些下岗失业人员本身没有专业特长,又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自主择业心存忧虑。比如,下岗职工赖某说,1999年他下岗后,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每月领200多元,拿到优惠证后,一来没钱搞经营,二来怕搞经营万一挣不上钱,这边又没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恐怕日子更加难过,干脆选择放弃税收优惠。

  有的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优惠证还没有实现再就业。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再就业能力弱,家庭负担重,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还有一部分人虽已实现了再就业,但为了能够继续领取失业金,就一直隐瞒了自己的就业情况。

  (2)明里暗里骗“优”逃税

  延平某乡镇一家电脑打印店2002年5月开业,2003年9月突然注销原法人,由其拿到《再就业优惠证》的弟弟申请开业,重新登记并享受税收优惠。据知情人介绍,原法人的弟弟一般不到电脑打印店来,业务仍由他姐姐来料理。

  建瓯城郊某老字号理发店,生意一直不错,其证照法人代表是一个持有《残疾证》的小儿麻痹症患者。然而,来这儿光顾的老顾客都知道,该店的实际经营者是该法人代表的远房亲戚,他只是在税务人员来检查核实时露个面。

  实际上这两家都是“翻牌”店。像这样的“翻牌”店不在少数,其目的就是钻政策的“空子”,骗取优惠减免税款。更有甚者,以1000多元的价格出租《再就业优惠证》或《残疾证》,为不法商家骗取税收优惠大开方便之门。

  (3)福利企业藏“猫腻”

  为鼓励兴办福利企业,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从1993年起就对福利企业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这促进了福利企业的长足发展,但在民政福利企业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名不副实。部分民政福利企业虽挂着国有、集体法人执照,但实际上是个人或几个人共同出资通过购买、拍卖等形式从原有的国有、乡镇、街道办福利企业中取得,事实上是个体或私营企业。

  在“四残”人员比例上弄虚作假。一些企业少报实际生产人员人数,多报残疾人员人数。“四残”人员实际上岗率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四残”人员是在企业中挂个名,企业并不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只是到了每年福利企业年审时,才让这些“四残”人员到企业做一些临时性工作,企业每年给这些“四残”人员发一二百元工资。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测综合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