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五)

公务员2006-10-3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五)(4)

  应急决策与行政决策的事实性原则:

  面对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

  材料正文

  1988年9月的一天傍晚,甲镇的九鲤湖水电站上,突然冲进几十个手持钢钎、铁锤等工具的村民,他们不顾一切地见到机器就砸,见渠道就挖,见玻璃就捅。几个管理员见他们来势凶猛,都吓得到处躲藏。一会儿,电工房被毁坏了,渠道被挖开了,电动机停止了转动。消息传到甲镇,甲镇的干部、群众当即组织人员,分乘几部卡车,向九鲤湖水电站疾驰。双方在电站的坪上摆开了对峙的阵势,个个气势汹汹,剑拔弩张,眼看一场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就要发生。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阵呼啸的警车笛声由远而近,一场即将发生的恶斗被迅速赶到的公安干警制止住了。

  出现这充满火药味一幕的原因,还要追溯到17年前。1970年,某县甲镇为了开发水力资源,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决定在本镇毗邻的乙乡丙村筑坝开渠、凿洞引水,建成装机容量为3700千瓦的九鲤湖水电站,年可获利50多万元。但水电站建成以后,却使甲镇和丙村的经济利益冲突日益尖锐。水电站及渠道占用了丙村的土地;建站时曾在丙村采伐林木,开采石料;建站后又因水位提高,洪水季节使溪岸崩塌,丙村农田被淹。为此,丙村村民经常上访,强烈要求上级责成甲镇拆除坝渠并赔偿经济损失。而甲镇则认为,丙村地势低洼,以前就发生过水灾,损失与筑坝无关,无须赔偿。

  由于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历任县政府领导虽多次派人协商,均无结果。17年过去了,镇村关系日趋紧张。

  1988年9月,受17号台风袭击,位于九鲤湖电站拦河坝上游的丙村堤岸崩塌209米,下乌桥被冲毁,水轮泵房浸水,农田被淹几百亩。灾后,目睹惨状,丙村村民的激愤情绪突然被点燃了,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事后,县政府认为,一场即将发生的恶斗虽已制止,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新的冲突仍在所难免,于是决定着手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在县政府召开的有关人员协调会上,丙村再次提出要甲镇赔偿损失,理由如下:

  ①筑坝开渠时,每天有300多名民工在此砍伐山林,500多亩茂密的山林被砍伐;

  ②引水渠、坝头管理站等建筑,永久性占用丙村山地50亩;

  ③无偿开采石料1.3万立方米;

  ④因水位提高、水面加宽,上游6公里溪岸水毁加重,每年修复溪岸需要花费3000多工日,17年共花5万多工日,减收粮食3万多担;

  ⑤水位提高使上游一座水轮机房被淹,由其灌溉的40多亩良田经常受旱,17年损失粮食约1800多担;

  ⑥渠、桥多次被洪水冲毁。

  以上损失合计250多万元。

  甲镇领导则极力反驳:

  ①1978年以前,全县所有的水电工程建设都没有缴纳征地、开石等费用,若要赔偿,县办的所有水电工程都要照此办理;

  ②水轮机房被淹,当时就请水电部门进行修复并签过协议,此事已经了结;

  ③洪水淹没良田,危害溪岸是地理状况所致,与筑坝无关。

  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会议陷入僵局。看来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难以解决这一积案,县政府领导当即决定:抽调农委、水电、林业等部门的同志下去调查。

  调查组通过开座谈会、现场勘察测量、查阅水文资料等方法,基本掌握了有关情况,即筑坝后比筑坝前平均水位提高1.77米,从而使上游的农田受淹面积增加22.77亩,并使溪岸水毁灾情加重。但把全部损失都归咎于筑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同时,几百亩林木被砍、渠道及坝头管理站等永久性占有山地、无偿开采石料确有其事,但是汇报数字与实际数字有出入,大约占用山地30亩,开采石料1300立方米。根据调查结果,县政府再次召开协调会,本着既不违背现行政策、法规,又尊重历史事实、兼顾双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如下处理意见。

  ①兴建九鲤湖水电站对开发水力资源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拆除,但确实给丙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甲镇应本着团结、互助的精神,从电站的收益中予以合理的补偿。

  ②下乌桥被冲毁主要是17号台风造成的,修复费用预计为2000元,拟从县交通局的水毁工程费中予以补助解决。

  ③水轮泵由县水电局派技术员检修,如确实无法修复,可购置5台微型电泵代替,所需的经费由水电局在冬春维修经费中解决。

  ④现有堤岸崩塌总长209米,预计修复投资为3.1万元,由双方负担,其中,甲镇水电站承担2万元,丙村承担1.1万元。今后如有新的崩塌由双方共同负责修复,经费各自承担50%。

  ⑤水位提高造成的损失由甲镇补偿,17年应付丙村25650元。并从1989年起,甲镇水电站每年补偿稻谷2000公斤给丙村,按市场价折算现金,于每年10月底前交清。

  ⑥在实施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前,全县所有水电工程用地、开石均无补偿,九鲤湖电站属于其中的一个,因此不得要求赔偿山林砍伐的损失,补偿要着眼于发展,由林业部门给予扶持。今后渠道的管理必须按照有关条例进行,如再发生破坏行为,要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决定宣布后,双方都认为处理办法符合情理,表示愿意接受并照此执行。至此,17年的积案终于得到了解决。

  提出问题根据所学基本原理,对给定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概述。

  分析问题

  在行政决策的实践过程中,有些决策是在没有任何风波发生的情况下做出的,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而制定的。而另外有些决策是在危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度过危机做出的,这样的决策就是应急决策。选择本案例主要目的,就在于说明应急决策的一些特点和应急决策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应急决策是政府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所谓应急决策,是指在面对紧急状态(危机状态)时所做出的行政决策。有学者认为,所谓危机,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本材料中的案例在类型上属于影响范围有限的地区性的社会危机,是由于人群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即将发生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暴力活动。

  写作范本

  在现代社会中,各类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现象。一般情况下,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突然性的,难以预见的。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事件,由于很难发现造成危机的原因,无法找到危机的根源,使得危机的解决颇为棘手。此外,危机所造成的危害性在强度上表现得特别显著,不仅在物的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会在社会公众的心理层面产生普遍的恐慌、不安全感,进而使得公众对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产生怀疑。

  危机的难以预料性增加了行政决策的难度,同时危机的发生也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全面考验。对危机事件处理得好,证明政府具有负责任的态度和较强的行政能力,会增强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处理得不好,则说明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低下,相应地会使人们失去对政府的信心。

  面对危机,政府对之进行处理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及时做出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首要的就是应急决策的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危机处理决策,这是顺利度过危机的关键所在。

  从本材料中的案例来看,政府对这一即将发生的暴力冲突的处理无疑是非常出色的。首先,在危机即将发生的时刻,公安机关及时赶到,制止了暴力冲突的发生。公安机关在随后的处理过程中,也并没有采取“堵”的方式,将组织这起事件的带头人进行拘留,或者“各打五十大板”,而是采取了“疏”的办法,及时将事件上报,由县政府组织协调会,对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进行细致的调查,然后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解。从公安机关到县政府,应对这起突发事件的决策能力都经受住了考验,他们以出色的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敬。

  从材料中的案例来看,政府应急决策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时间的有限性。决策者对于危机情形的处理,只有有限的应对时间,决策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本案例中,如果行政机关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这起冲突事件进行协调,极有可能爆发第二次危机。

  第二,效果的双重性。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是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直面危机,正确地应对危机,可以促进制度的更新和环境的变迁。在顺利度过危机后,人们防范危机的意识会增强,社会发展会步入良性的轨道。

  此外,从这一案例中还可以看到行政决策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精神,还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因为行政决策的内容影响很大,所以这一原则在行政决策中显得尤为必要。从案例来看,行政机关在第一次行政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而是派农委、水电、林业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深入第一线进行调查。调查组通过开座谈会、现场勘察测量、查阅水文资料等方法,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有了事实和数据的佐证,之后所做出的协调意见就易于被双方所接受。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测综合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