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十)

公务员2006-10-3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十)(6)

  提出问题

  假设你是省政府的工作人员,请你结合所给材料论述行政法规及新闻舆论的关系问题,并详细阐述你认为作为政府部门应如何有效地引导新闻舆论。

  分析问题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重要的社会舆论工具,它对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活动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无冕之帝王,布衣之宰相”的新闻媒体通过揭露各种行政弊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监督,这种监督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往往成为其他行政监督的先导。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国的舆论监督主要指公众利用新闻传媒或新闻从业人员并通过新闻传媒对政府及其公务员所进行的监督。新闻媒体对政府行政的监督,是一种很有效的监督手段,因为它们在监督上具有信息公开、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影响面,同时在权威性上也通常被称为是行政监督上继立法、司法、行政之后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通过经常刊登和报道社会各界对行政机关的意见、批评和建议,可以督促行政机关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改进工作作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写作范本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对某些行政机关滥用权力、损害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曝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曝光作为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关键手段,其威力在于将问题公之于世,从而以巨大的舆论压力促进问题的解决。然而,由于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新闻媒体的监督也仅具舆论的影响力,对问题的曝光未必带来问题的直接解决,甚至未必能引起对相关问题的查处和追究。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媒体的监督功用是有限度的,监督的效果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进行保障。在材料中,安徽省推行的“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可以说是就此做出的有益探索,进一步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该制度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新闻单位对行政机关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曝光,监察部门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对新闻曝光案件的追查制度和监督查处结果发布制度。“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把舆论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新闻曝光的事件一查到底,将舆论监督与政府法制监督有机结合,将舆论的影响力和执法的强制力相结合,用法律的手段促进被批评的行政机关认真对待批评、改进工作,使得舆论监督作用落到实处。

  安徽省的“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媒体的热烈响应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安徽日报》对青阳县政府出台某文件表示质疑并对相关情况进行曝光,省法制办根据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进行了追查,并随即向池州市法制局发出督查通知书,使青阳县政府撤销了原来的文件并经省政府审查后重新发文,保护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省内各级政府部门意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种种实践表明,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对于提高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新闻监督的曝光实效,对于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使舆论监督的作用有了后续保障,而且给政府自身的内部监督提供了许多信息来源,成为行政监督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成为保障行政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新闻监督提供更为健全的法制保障,已开始成为有关方面的共识。尽管安徽等地在有关地方法规中对新闻舆论监督权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但仅有地方立法还不够,诸如新闻立法等国家专门法律的出台将为舆论监督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使舆论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请人民群众监督评判 南京市政府从严治政

  材料正文

  南京市质量监督局下属一家单位违规向个体工商户收费,立即有群众向市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举报。经查实,“中心”没收了这家单位的全部违规所得并对其处以罚款,还向该单位主管局发出监察建议书。

  南京市监察局副局长、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主任杨平在介绍这二案例时说,依法行政虽然提了多年,但许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治权,规范行政行为,他们的习惯思维仍是“我有权管你”、“你要执行我的规定”,由此出现了靠“人治”而不是靠“法治”的不规范行政行为。建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就是要通过群众举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切实解决政府部门效率低和不作为的问题。

  2002年5月20日,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新成立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私营个体经济咨询投诉中心、民营科技企业投诉中心及外商投诉中心的热线电话、办公地址。此举表明了市政府从严治政、规范行政行为的决心,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短短2个多月,设在市监察局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就接受各类投诉咨询415件次,其中80多件投诉意见集中反映了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巧立名目乱收费、违规干预企业和市场,以及办事拖拉、相互推诿的“衙门”作风。“中心”对群众投诉逐项调查、处理,促进了政府机关转变作风,为民办实事。市科技局一项审批事项原定40个工作日办结,根据群众意见,现在缩短到15个工作日。

  受到群众好评的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咨询投诉中心,至今已收到各类投诉150余件、各类政策咨询400余件,办结率和回复率分别达95%和100%,较好地解决了个体私营经济组织“投诉难”的问题。南京创为包装有限公司等6家私营企业因被征地导致生产困难,“中心”根据他们反映的情况,很快会同市规划局、国土局和区政府认真调查处理,并组织他们到邻近的开发区工业园实地考察选址,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这家中心还聘请了5名专职律师,负责解答各类政策、法律咨询,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

  请人民群众评议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是南京市政府从严治政、取信于民、完善监督机制的又一重要举措。

  2002年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转变作风年”动员大会,对在全市“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排在末五位的政府部门“第一把手”,分别予以免职、降职处分和诫勉谈话。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在会上明确提出:“群众的评判是干部改进作风的行动坐标,凡是人民群众亮红灯的,就不能过关。”对政府官员的“末位淘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引起极大震撼、警醒和教育。各部门纷纷对照群众的评议,找差距、改作风、办实事,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务公开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干部的精神面貌和政务工作有了明显变化。

  一年来,南京有30多个局级单位上门到1000多家企业走访,50多个政府部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17个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评议活动,数万市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据对500多家企业的调查,认为南京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的达95%。在岁末年初开展的新一轮“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市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不满意率下降至1.18%。“向人民学习,为人民办事,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成了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测综合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