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二)

公务员2006-10-3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二)(10)

  本章结论

  我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而形成的传统行政体制存在着职权责不清、机构臃肿、政府内外部各种关系没有理顺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首先着力于机构改革,但由于单纯减机构、减人员,相关的配套改革没有跟上,几次大的机构改革行动陷入了“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循环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各界对政治体制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逐渐将改革重点转移到政府职能转变和其他配套改革上来。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设计的长远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为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应突出以下重点。

  ①行政职能是行政体制的本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加快由管制型政府到掌舵、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将政府职能尽快转变到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这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

  ②行政权力是行政体制的核心。行政许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力,是政府管理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管制观念、权力导向和缺少必要的规范约束的情况下,行政权力常常大于政府职责,甚至被滥用,导致严重的腐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地行政审批制的改革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为行政权力的规范化行使奠定了基础。为了使行政权力得到依法和高效的行使,要加强立法、司法、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扩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建设透明政府,建立健全行政责任机制,保障公共权力的廉洁和高效。

  ③行政责任是行政体制的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官员的责任体系,才能保证行政权力规范行使,行政职能才能得到有效履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问责办法是在行政问责的制度化方面的一次突破性探索。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还要不断强化责任理念,加快政务公开的步伐,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这样才能使行政责任的作用落到实处。

  ④行政体制的实质是各种基本行政关系与相关的基本政治关系的结合。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地方政府体制的层级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各地政府在调整地方层级关系方面不断探索,“市管县”等体制是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需要而兴起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时期,这些体制必然由于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变化。改革行政区划体制和地方政府层级结构,调整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结构扁平化,是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测综合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