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二)

公务员2006-10-3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行政职能复习之分类强化专题(二)(9)

  提出问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分析问题

  虽然浙江省“强县扩权”的改革并没有改动行政区划,但其逐渐调整省、市、县三级的政府管理权限分配的措施,已经在实质上改变了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借用“行政结构”的调整来适应经济发展对政府职能转变所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很多学者和政府官员提出了将地方政府层级由目前的四级政府(省、市、县、乡镇),转变为三级(省、市县、镇乡)和两级(省、不设乡镇的市)政府的层级管理体制,增大省政府的管理跨度,实现层级结构的扁平化。继海南和浙江省“市管县”的探索之后,湖北、河南、辽宁等省也通过不断地增加县的管理权限,为行政层级改革奠定了基础。

  写作范本

  1.“市管县”的发展状况

  “市管县”,是以中心地级市对其周围县实施领导的体制,它以经济发达的城市为核心,依据行政权力关系,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共同发展,形成城乡一体的区域整体。20世纪80年代,我国各地实行市管县体制有是有其现实依据的,对于打破城乡分割,发展城乡经济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管县”体制所对应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它所承载的行政关系,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行政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市管县改革——放权

  市领导县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出发的一种制度安排。80年代初期,我国仍采取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计划经济理念仍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在这样的经济和行政体制下,市场还没有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机制还没有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对行政层级体制的这种设计,是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增强要素集聚和市域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协调,加强纵向逐级领导和管理,从而按政府愿望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型,行政体制改革要求政府逐步放开对企业、社会的束缚,不再通过行政手段配置经济资源。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在市场因素的刺激下,会主动地构建企业间经济联系,由此城乡经济、地区经济间的纽带也就自然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管县”体制反而成了阻碍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障碍。

  3.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行政关系调整——城乡分治

  1983年我国部分地区(包括浙江省)实行“市管县”的指导思想在于通过提升市的行政层级、扩大市的管辖范围,增强市在资源配置上的行政权力,强化市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和协调能力,打破城乡间的壁垒,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强市对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80年代改革初期,一方面,商品经济开始推行,城市工业的发展面临商品市场缺乏原料的危机,需要打破城乡分割,从农村地区获得满足;另一方面,乡镇工业在农村地区兴起,但其发展还需要城市从资金、技术、项目上给予支援和引导,需要“市带县”,这一时期,不少城市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同时合理地组织商品流通,建立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商业体制。同时,在经济、交通、通信不发达的情况下,城乡社会的沟通完全建立在城乡政府间沟通的基础上,市县间的经济纽带依托于市县之间的行政纽带。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这种“市带县”、城乡结合的发展模式对于许多地区的城乡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80年代末开始,各个地级市对所属县的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所能起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小,甚至阻碍了城乡加快发展,其原因有三:

  ①改革后,浙江省乡镇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化程度高,县域经济力量逐渐强大,各市的发展跟不上县的发展速度,县对市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另外,城乡沟通格局的改变,交通、通信的发达,城乡之间、各县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再需要行政纽带,而趋向于通过市场手段自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市带县”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大降低,县与市之间已经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一一对应的合作关系了。

  ②市县间从优势互补的伙伴逐渐转变为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引资、招商等各方面进行着或明或暗的争夺。地级市是上级,可以动用政治优势和行政权力与县争夺资源,产生了“市卡县”、“市刮县”的状况,不符合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需要。而县级政府也可能利用其所控制的资源,实施与上一级政府愿望相悖的发展计划和投资项目,弱化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③城乡管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城市政府对农村的管理不专业,对乡镇的基础工作也不了解,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很难做到位。也有很多人认为,对于市来说,由于财政大权直接由省管理,市对县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和利益激励,其对于县的管理和协调全局利益的任务就很难完成。所以市对所辖各县的经济活动,通常处于一种管不了和实质上的不管状态。另外,市政府同时管理市县、城乡的活动,也不利于其高度专业化地领导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

  4.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要求行政层级体制的调整——行政结构扁平化

  从体制设计本身来看,浙江省地级市对下属县的管辖权限原本就不完整,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下达和能源物资分配方面,缺乏外贸、人事和财政管辖权。近几年来,浙江省不断将各种经济管理权限交给县级政府,地级市对下属县的管辖逐渐名存实亡。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减少审批层级。据《南方周末》报道,由于要经过市这一级的过滤,县各个经济项目的审批往往要拖3个星期之久,而放权改革以后,审批时间缩短到10天。从行政体制改革来看,减少行政指导、信息传达和审批的层级,有利于信息畅通、减少失真,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是经济、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测综合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