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教材

公务员2011-04-07gzhgz.com信息来源

A-A+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6章:综合分析类试题

  第六章 综合分析类试题

  第一节 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综合分析类试题共包含下列七种题型:

  (一)启示型分析题

  启示型分析题是近两年国家和各地申论考试较常出现的题型,主要形式有“……提供了哪些启示”、“谈谈你从……能得到哪些启示”,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材料中所体现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得出经验或教训。

  【示例一】2009秋季·福建·第二题

  试分析“给定材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示例二】2010·国家·省级·第二题

  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20分)

  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示例三】2009·山东·第二题

  请联系“给定资料”提供的云南丽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案例,反思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非理性群体事件仍会不断发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妥善处置给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哪些启示?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明,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分)

  (二)阐释型分析题

  这类题型是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进行引申分析,既揭示其本来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该类题型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属于开放型问题,能比较准确地测试出考生的发散思维水平,为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人才素质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所广泛采用,一经出现,即已成为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门题型,不仅常出现在国考中,也在地方考试里频频亮相。其典型提问形式有“请说明此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考查结合上下文准确、简明地阐释给定材料的能力。

  【示例一】2009上半年·北京·第二题

  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20分)

  要求: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示例二】2010·国家·省级·第一题(2)

  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三)评论型分析题

  评论型分析题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主要形式是“对给定资料中提到的……谈谈你的见解”、“别人认为……你对此怎么评价”。

  【示例一】2009·国家·第三题(1)

  “给定资料5”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口号提出质疑。请对此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示例二】2007上半年·北京·第三题

  结合“给定材料5”、“给定材料6”和“给定材料9”,谈谈在现阶段用网上听证的方式召开价格听证会是否可行。

  要求:简要明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四)判断型分析题

  判断型分析题是以主观题型为主的申论考试中比较特殊的客观题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确定,必须对备选项目进行判断和分析,判断的结果只能是唯一的、确定的,并对错误的选项说明原因。

  【示例】2009·上海·第一题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200字。(15分)

  A. 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家已经确立了“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到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主要是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

  B. 我国的户籍制度联系着一定的社会福利与权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城市居民享有较多的就业、福利等社会资源,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庞大的农民却成为社会资源分配较少的阶层。这种“数量悖论”,即是指人的数量与获得资源分配份额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在某些方面极有可能存在反向关系,即数量众多的人,被分配到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在现阶段的我国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C.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D.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教育政策,美国宪法也没有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基本的人权,相关法律和政策主要留给州政府来制定,即通过州政府制定流动人口教育法律和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受教育权。

  E. 教育平等权利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平等权是种种平等权的一种,它的价值根基是教育领域的正义和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

  (五)关系型分析题

  关系型分析题是结合给定材料的内容而给出特定的一对词组,要求考生对其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示例一】2007春季·福建·第二题

  结合所给定的资料5和资料13,请谈谈责任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字数在500字左右,满分25分)

  【示例二】2007·天津·第二题

  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谈谈对文中“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辩证关系的理解。字数300字左右。(15分)

  (六)原因型分析题

  原因型分析题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出现的现象或者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的一类试题,要求考生要结合给定材料全面综合分析,必要时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该类试题的标志性词句有:“就……现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等等。

  【示例一】2006下半年·北京·第二题

  根据给定资料相关信息,试对给定资料中划线部分所列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要求:(1)表述准确,文字简明。(2)字数不超过150字。(15分)

  【示例二】2005下半年·广东·问题一

  请你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回答超限超载屡禁不止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其屡治不愈的原因。(本题40分)

  (七)其它型分析题

  除上述几种题型外,还有一些题目的要求和作答方法都比较特殊,属于其它型分析题。

  【示例】2008·国家·第五题

  “给定材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点拨】

  本题要求指出答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条修改,可以看出,它是将公文、综合分析和对策融为一体,既是针对答复的修改,又要分析、判断答复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进行修改补充,考查了考生多方面的能力。但就从作答方法上来说,还是以分析为主要方法,因此算作其它型分析题。

  二、总体要求与评分标准

  (一)总体要求

  申论的作答要求规定了考生在作答题目时必须做到的条件,综合分析题也不例外。在这其中,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就是:分析合理和条理清晰。这两点要求可以说是作答分析题的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有指导性意义。

  1.分析合理

  分析合理是一种在综合分析题中最为常见的作答要求。要做到分析合理,必须在明确什么是分析、分析对象是什么的同时,把握合理的标准--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分析合理要求分析必须符合客观对象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符合一般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符合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显到隐、由外到内、由重到轻、由主要到次要的事物客观顺序和认识顺序、表达顺序(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逆向,不管正向排列,还是逆向排列,都必须符合正确的顺序),要遵守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等逻辑规则,也要符合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原因结果、偶然必然、现实可能等原理。

  2.条理清晰

  条理,是指有秩序的安排、发展或分类。作答要条理清晰,就要求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在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时,将分析的内容要点突出、层次鲜明阐释出来,不仅能够避免阅卷人漏掉得分点的情况,也能使考生在思考问题时更有逻辑性,有助于采分。常用来区分层次的词汇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次要;直接,间接,根本等。

  (二)评分标准

  综合分析类试题评分细则(以20分为例)

【内容导航】
第1页: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教材
第2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2章:辽宁省申论考试分析
第3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3章:大纲能力培养
第4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4章:把握做大流程
第5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5章:归纳概括类试题
第6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6章:综合分析类试题
第7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7章:提出对策类试题
第8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8章:应用文类试题
第9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9章:文章论述类试题
第10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10章:理论政策
第11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11章:时政热点
第12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12章:辽宁省热点
第13页: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第13章:真题精选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